导读

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风雨华章路 城市与区域研究和规划探索》,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本文字数:2420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2018年年会以“历久弥新,不懈探索——区域规划40年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城市深圳举办。会议当时邀请了20多位在规划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回忆并撰写了纪念文章。经专委会精心组织,《国际城市规划》杂志诸位编辑悉心校核,正式结集出版了《风雨华章路——四十年区域规划的探索》,在业内得到广泛好评。文集面世以来,受撰稿委员和专家精神感召,许多业内专家表达了愿意为国家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的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出谋献策、撰写文章,也希望专委会能够以同名续篇的方式,组织第二本文集。在各位委员和专家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下,这本风雨华章路 城市与区域研究和规划探索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这本文集在延续上本总体风格的基础上,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

题材更广泛

上期的主题聚焦“回忆”,资深专家和老领导的回顾文章占了70%的比例,这本文集则涵盖了学术生涯回顾、学术机构创办、人文地理与规划学科建设、典型地区的区域规划实践、城市与区域经济等更加丰富的话题,也具有更加鲜明的地域特色。

2

机构更多元

上期的撰稿专家主要来自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行业,本期撰稿专家更多来自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国家政策研究机构以及地方规划编制单位。当然,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依然为我们贡献了最大份额的高品质文章。

3

作者更年轻

上期的作者以老骥伏枥的老专家为主体,他们许多已进入耄耋之年,30、40、50后是撰稿的“主力军”。本期作者中,有更多的60、70和80后的专家学者,他们既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也是本期文集撰稿的主体,使这本文集“回顾”与“展望”兼顾,“既往”与“开来”并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实践学习

——《风雨华章路 城市与区域研究和规划探索》序

经过近三年的筹稿和组织,《风雨华章路 城市与区域研究和规划探索》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谨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委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向积极撰稿的各位委员、专家和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一直关心我国城市和区域规划事业的专家学者表达由衷的敬意。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叠加特殊的体制机制,给区域规划编制和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激发了广大从业者对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律进行不懈探索。作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超大经济体,独特的城乡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强大的土地财政与金融功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既具有全球普遍遵循的一般性规律,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全球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刻影响了我国城镇格局和经济空间布局,城市和区域经济在要素集聚、核心动力、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在城乡关系、空间组织、功能结构上具有多样性,使得多年来各种类型、不同尺度的区域规划探索方兴未艾,如城乡一体化规划、空间协调规划、城市群规划、都市圈规划、流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等,不一而足,也推动着区域分析、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等的研究蓬勃开展。祖国各地尤其是先发地区在经济发展、空间支撑、要素保障、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勇毅前行和创新实践,提高了整个规划行业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也使中国区域规划的编制在全球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代,区域规划如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政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始终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除经济地理和规划建筑专业这些传统的规划主力军外,公共管理和自然资源专业背景的规划从业者越来越多,反映出区域规划的公共政策和空间治理的属性在不断强化之中。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经济研究作为区域规划的重要知识来源和技术支撑力量,近些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城市和区域规划编制和研究倚重的重要力量。正如梁鹤年先生所说的,如果规划师不懂经济、社会、管理等相关知识,那我们编制的就是无知的规划;如果规划师不能回归到空间上,那我们编制的就是无能的规划。为了编制有效能的区域规划,规划与城市经济等多学科的融合快速推进。区域专委会这些年来,有意识地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更多地参与专委会的工作,也举办了若干次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的学术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经济这个“短板”,使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委会更加名实相符,也让专委会更多发挥出跨学科交流合作的平台功能。正如大家在这本文集中所看到的,许多经济专家的文章,对区域规划与协调发展有了更多从空间上的思考;众多规划专家的文章也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并在空间上做出积极响应。

国家的区域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新的篇章。两轮新型城镇化规划持续推进“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推进内陆高水平开放的基础设施和政策平台更加完善,为国家构建东西双向开放的空间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加剧,信息化引发颠覆式变革的步伐更加迫近。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增加,加剧了城市和区域的脆弱性,给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经济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带来空前压力。因此,国家需要更前瞻性地优化空间布局,才能更加主动地应对这些安全风险带来的挑战。这就要求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规划从业者,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潜心研究、努力实践,准确把握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律,为早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理论继续奋斗。

是为序。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荐书 | 《乡村振兴——2022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线!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世界读书日 | 这些又全又好的线上阅读平台,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荐书 | 徐毅松:一片最普通的稻田,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