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6月11日,在新疆霍尔果斯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伊犁州人民政府、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南京大学、伊犁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国内外68家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

继前两届霍尔果斯论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联合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发布两份报告并获得重要批示之后,此次,人大重阳再次撰写《改革全球债务重组框架,完善“一带一路”债务长效机制》《“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评估与展望》两份重磅研究报告,联合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获得在场人士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带一路”未来十年:评估与展望》回顾了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的改变与影响,展望了“一带一路”未来金色十年及更长久的光明前景。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个既有世界战略意义、又有清晰操作路径的全球合作构想。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重新调整自身对外经济结构,与“全球南方”国家货物贸易占比从20多年前的30%升至2024年的56%;“一带一路”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结构再平衡,新疆、云贵川渝、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经济迅猛崛起,东西发展不平衡现象得到显著改善;“一带一路”重新塑造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完整世界观和全方位开放全球视野,中国各界开始更完整深入地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发展代名词。2013年至今,中国投入超10000亿美元“耐心资本”在共建国家打造了一批能源、交通、厂房等基础设施,开展3000多项务实合作,帮助当地4000万人口摆脱绝对贫穷。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回升至800亿美元,对科研及高科技产业部门投资占比超15%,投资质量加速提升。

报告认为,除有效提升当地经济外,“一带一路”已使中国获得世界战略向心力,倒逼发达国家反思调整对“全球南方”国家战略,促使其促使其加大对世界欠发达地区投入。美国可能已然接受百年变局大势判断,意识到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不可避免,其对外战略思路或已出现实质性变化,先后提出BDN、B3W、PGII等全球基建计划,试图削弱“一带一路”影响力。

报告发现,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世界多数国家及人口积极看待“一带一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实实在在为当地带来发展有效塑造中国良好形象。联合国经社部、布鲁盖尔研究所、新加坡尤索等众多机构均在近年发布报告肯定“一带一路”作用及共建合作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咨询机构CMS提出,“非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比中国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更加积极”。

报告认为,对新兴大国的“崛起焦虑”仍正在世界蔓延。因西方近代发展历程等原因,世界仍广泛存在“国强必霸”固有认知。在抹黑“一带一路”的经典论调中,“债务陷阱论”“分治欧洲论”目前最为流行,近两年还出现了“‘一带一路’淡化论”等观点,中国仍应予以战略蔑视、战术重视。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蕴含中国各界的巨大投入与心血,饱含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未来大团结、大融合的美好期许。2013—2023年,中国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举行三次高规格座谈会、开办三场顶级论坛、发布三份重要说明性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及“一带一路”。2023年,中国明确共建“一带一路”是自身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是中国与世界实现开放共赢路径的顶层设计。这些充分说明中国为建好“一带一路”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与美好期盼。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长远来看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十年,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在共建国家再投超1万亿美元,引导“一带一路”继续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持续发力有效基建、打造更公平高效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保障共建项目融资畅通、综合协助中低收入国家健康发展、谋求更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治理。期待共建“一带一路”20周年、30周年、40周年时,世人像称赞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改变一样,由衷地钦佩赞叹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

报告最后认为,资源约束才是人类社会变革演化的最终瓶颈。放眼长远,中国能否引领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等革命性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最根本依托。“一带一路”成败不仅事关中国,也关乎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命运。中国已经是毫无疑问的全球大国,中国人民有资格、有能力用“全球公民”世界观进行更广更深地观察与思考,对世界问题给出令全球信服的中国答案,当代及今后的中国人无疑需要这样的自觉、责任与担当。

今年是人大重阳连续第三次受邀出席“一带一路”霍尔果斯论坛,双方曾共同发布、智库报告。这四份报告是人大重阳援助新疆建设的重要成果,不仅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加强了地区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

人大重阳自2013年底就投入“一带一路”研究,与、、等10余国智库合作举办相关主题对话,赴百余国宣讲“一带一路”并实地调研,促进中国与当地合作。目前,人大重阳连续为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撰写出版等相关图书40多部,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多次获“中国好书奖”“政府出版奖”等重大奖项,撰写各类报告及内参百余份,在各类报纸期刊发表相关文章400多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忘了“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