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

网易号

关注
4.0万粉丝
3关注
5.8万被推荐
IP属地:北京

《人大重阳》官方网易号

4枚勋章

1次获得编辑精选

一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2024 年 1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 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 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外延包括了一系 列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何青等: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历史经验与中国启示
  • 张东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纵观世界局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呈现出新态势。资本主义在走过自己的黄金时代后已经暴露出系统性的制度危机,社会主义在经历短暂低潮之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资强社弱”的格局开始转变,“东升西降”的趋势更加明显,“西方中心主义”的禁锢逐渐破除,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增量,也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加速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的最强动力。可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示范力、创新力、影响力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一、持之以恒推进理论创新,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思想指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概括并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其中许多原创性的理论观点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的时代因素。比如,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视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与演进逻辑,阐明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趋势和阶段性特征;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阐明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性联系,等等。这启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对新问题作出新回答,对新思想作出新阐释,对新实践作出新概括。二、持之以恒拓展现实图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造实践样板 100多年前,也就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面对革命后出现的新情况,列宁在《怎样组织竞赛?》一文中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2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中国崩溃论”的崩溃。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开始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样板。这启示我们,世界社会主义正在从挫折走向复苏、从失落走向自信、从低潮走向复兴,我们应当科学把握这种局势转换、时代更迭的逻辑,把握自身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方位,扎根实践沃土、立足本国实际、回答时代命题、呼应人民期盼,不断提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性、建设性、操作性方案,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跃升,全面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风貌。三、持之以恒擘画全球愿景,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凝聚奋斗合力 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狭隘的地域的运动,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解放全人类。科学社会主义是着眼于全人类解放的事业,自始至终关注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判断世界发展现状与趋势,准确定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及其变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三大全球倡议”,以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信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 宏伟蓝图不会轻松实现,前进道路必然风雨兼程,只要我们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够开辟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新局面,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书写更加华丽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探索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 速读美国顶刊5:美国筹备供应链为何?

    23小时前
    图片
  • 丁刚:欧洲的优雅不可能通过保护主义修复

    23小时前
    图片
  • 发改委这家重磅网站走进人大,讨论一个重要话题(附议程)

    1天前
    图片
  • 中新教育合作成为国家深化合作的典范

    1天前
    图片
  • 当地时间6月12日,FOMC会后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大幅下调了对今年降息次数的预期,相比于3月的预测降息3次,目前预计今年降息1次。同时,美联储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预计202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1%,2025年经济有望增长2%,均与此前预测持平。如何看待当前的美国经济形势?后续美联储货币政策预计怎么走?美联储#美国降息# #美国经济# #美国通胀# #美国就业# #美国房地产# #美国股市#
  • 中国原中东特使吴思科眼中的“中东变局最新形势”

    2024-06-14
    4跟贴
    图片
  • 吴晓求教授严正声明

    2024-06-14
    158跟贴
    图片
  • 刘志勤:政策落实不能像开盲盒编者按:端午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善哉贤话多”头条号发布评论文章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的经济领域尤其需要发扬“龙舟精神”。这个“龙舟精神”就是团结一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怕苦累,不惧困难,去争取胜利。现将全文发布如下: 今年的端午节有些特殊,很多人感觉到它的不同,却又难以描述其中的不同之处:人们在品尝粽子美味时,在观看各地热火朝天的“龙舟比赛”时,似乎感觉到了今年的特殊之处:人们期望从今年的端午节寻找新的发展动能,从某些略显沉闷,压抑的经济场景中找到快乐和乐观的刺激。 十分有趣的是,远在欧洲的外国朋友在端午假日期间发来从电视上截屏的中国划龙船的图片,图片中人人竭尽全力,齐心协力,不停的挥舞双臂,船边的浪花如百花齐放,一路欢唱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这位朋友还特别注明:中国龙年驾“龙舟”永远向前 ( China is riding dragon boat ever forward in the year of dragon ) 尽管现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已经看不到有关中国的正面信息,但是不少朋友仍然可以从落地的中国电视报道中及时了解中国的最新动态和消息。有的欧洲朋友经常在早餐时就打开中国电视节目,并及时和我分享他们看到的信息和感受。让人倍感亲切和鼓舞。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的经济领域尤其需要发扬“龙舟精神”。这个“龙舟精神”就是团结一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不怕苦累,不惧困难,去争取胜利。 尤其是现在,目前,当下,发扬中国的“龙舟精神”对于完成今年的发展指标和任务至关重要。 五月份经济数据出台以后,社会上反响不一。绝大多数人士任务,中国经济近几个月始终保持了“稳定”的特色。包括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数据,表示经济大盘是“稳定”的,整体形势是“止跌回升”,这为下半年,以及明年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表面看,我们的经济数据有点低,速度有点慢,但是正如中国俗话所说:不怕慢,就怕站。欧洲也有类似的俗语是:慢,但是稳。( slow but safer )。发展经济,稳定,安全是最重要的。 但是也有部分人士对当前经济数据表示出忧虑,认为中国最近的经济政策不少,密集出台,但是发力不足,有的甚至产生了“相互反作用力”,无形中抵消了政策的推动力。特别是房地产政策,有的地方政府雷声大,雨点小,市场解放的力度还是显得扭扭捏捏,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结果给市场的印象并不积极: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压抑和拖延了市场潜力和购买力的释放。 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颁布新的房地产放松政策时持有的“观望态度”,和市场主体(买房者)持有的“观望态度”,发生“对望效应”:我(政府)看你会不会马上出手买房,我(买房者)看你(政府)是不是后面还有更优惠的政策。 双方就在这种“相互观望”和“对望”中等待看谁先眨眼,先松气。时机,机遇,和价值就在这种相互观望中逐步消耗掉了。这就是为什么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问的多,买的少”的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互不信任,互相揣测,互相期待,结果是误了战机,错过良机。 要改变这个现象,政府要主动,大胆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有所为了,就不妨痛快一点,透明一点,把给市场,给客户的好处给足,让市场和主体恢复信心和勇气,决不能俩方(政府和卖方)都在“患得患失”,都在计较谁更占了便宜。 在颁布推行房地产和民营经济相关政策时,地方政府应当力求避免“挤牙膏式”操作模式,这样很浪费时间和效率。会给市场主体造成一些困惑或误解:再等等,政府可能还有新的优惠政策出台,真正的好戏可能在后面。这对市场的预期产生的影响很大,容易动摇市场主体对未来的判断。所以,如何避免“挤牙膏”(或开盲盒)一样的政策落实,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需要特别关注。 通过近几年的经济政策调整,人们意识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平衡,有序发展对于改善经济大盘,推动制造业复苏,促进国内循环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的经济复苏需要房地产在带动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出台房地产相关政策,一是时机要恰到好处,二是力度要准确,因为这个产业对解决就业,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生态文明都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在当前包括制造业,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复杂状态,必须发挥“龙舟精神”,否则会不进则退。“龙舟精神”中的团结协调十分重要,“舵手”是政府,“鼓手”是行政机构,而“划手”是市场主体,三者必须统一意志,统一力量,统一口号,才能保证“龙舟”(经济大盘)的顺利平稳前进! 中国的“龙舟精神”永在 !中国经济金融#市场预期# 房地产#端午# #龙舟经济火爆#
  • 杰弗里·萨克斯:你我可能将迎来一个新世界编者按: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在美国“共同梦想”网站发表文章《新兴多极世界的危险与希望》指出,世界经济正经历一个深刻的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化中落后于西方的地区现在正在追回失去的时间。6月11日,参考消息编译文章内容,现转发如下: 世界银行5月30日发布截至2022年的各国产出最新估计数据,提供了一个反思新地缘政治的机会。这些新数据凸显了美国领导的世界经济向多极世界经济的转变。1 实力格局已发生变化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西方的经济主导地位已经不复存在。1994年,七国集团国家占世界产出的45.3%,金砖国家占18.9%。形势发生了变化。金砖国家目前占世界产出的35.2%,七国集团国家占29.3%。 随着世界产出的占比发生变化,全球实力也在发生变化。以美国为首的核心联盟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94年占世界产出的56%,现在只占39.5%。因此,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减弱。最近的一个生动例子是,以美国为首的集团2022年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时,核心联盟以外的国家鲜有加入。因此,俄罗斯毫不费力地将其贸易转移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联盟以外的国家。 世界经济正经历一个深刻的融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化中落后于西方的地区现在正在追回失去的时间。经济融合实际上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在非洲和亚洲的帝国统治走向终结。它是一波一波进行的,先是在东亚,然后是大约20年后的印度,最后是20年至40年后的非洲。2 新兴经济体大力赶超 这些地区和其他一些地区的增长速度远超西方经济体,因为它们有更大的“空间”,可以通过迅速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工人技能和建造现代化基础设施来提高GDP。新兴经济体往往能够用最先进的基础设施赶超富裕国家,而富裕国家仍然受困于老化的基础设施和昂贵的改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未来五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将在4%左右,高收入国家的年均增长率则低于2%。 正在发生融合的不光是技能和基础设施领域。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内的许多新兴经济体还在迅速推动技术创新,无论是民用技术还是军事技术。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所需的尖端技术制造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包括电池、电动汽车、5G、光伏、风力涡轮机、第四代核电等。中国在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方面的快速进步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回应,美国荒谬地宣称中国在这些尖端技术领域存在“产能过剩”,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美国在许多领域存在严重的产能不足。支撑中国创新和低成本生产能力的,是巨大的研发支出及其众多且不断增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劳动力。3 美试图维持“首要地位” 尽管面临新的全球经济现实,但美国仍然奉行“首要地位”的大战略,也就是说,渴望成为全世界所有地区的经济、金融、技术和军事主导力量。美国仍然试图通过北约在黑海地区包围俄罗斯来保持其在欧洲的首要地位,但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都通过军事手段抵制了这种做法。阿拉伯世界一致呼吁承认巴勒斯坦为联合国成员国,美国因为拒绝这一呼吁而失去了在中东的地位。 但全球经济广泛融合的趋势意味着美国的霸权不会被中国取代。事实上,中国在世界产出中的占比很可能在未来十年达到20%左右的峰值。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印度和非洲——各自在全球产出中的占比很可能会大幅上升,随之大幅提升的还有它们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因此,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后霸权时代的多极世界。它也充满挑战。这可能会引发新的“大国政治悲剧”,也就是几个核大国徒劳地争夺霸权。这可能会导致脆弱的全球规则崩溃,比如世界贸易组织下的自由贸易。或者,可能会迎来一个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大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相互容忍、克制甚至合作,因为它们认识到,只有这样的治国方略才能在核时代维护世界安全。
  • 2024年6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强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曾在《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年第1期刊发长文,讲述《全球科技竞争进入“高科技冷战时代”》,可有助于理解中央提出建设“全球竞争力”科创开放环境的国际背景。 中央首提建“全球竞争力”科创开放环境,背景是什么
  • #高温预警# #夏收小麦# #无人收割机# #农业科技#
  • #高温预警# #夏收小麦# #农业机械# 天气预报#科技进步#
  • 刘志勤:政策落实不能像开盲盒

    2024-06-13
    图片
  • 中央首提建“全球竞争力”科创开放环境,背景是什么

    2024-06-13
    图片
  • 杰弗里·萨克斯:你我可能将迎来一个新世界

    2024-06-13
    图片
  • 中国经济#高温预警# #夏种# #农业# #灌溉#
  • 2024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吴晓求最新演讲中国经济金融科技创新#IPO# #退市#
  • 人工智能现在正在逐渐地开启了第四轮科技革命。中国经济金融人工智能#第四次科技革命# #太空与海洋技术# #全球能源# 生命科学数字化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