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皮影至今已有200年历史。从十指跃动、翻飞皮影的传统,到创排新剧的探索,冯克献祖孙三代对定陶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让人看到非遗蕴含的无限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啪!”白布背后的灯亮了。6月11日,在冯克献家中,随着一阵紧张的鼓点声过后,几个颜色艳丽的人物出现在白布上。冯克献手持操纵皮影人的竹竿,十指翻动,人物或舞刀弄枪,或闪转腾挪,动作细腻,栩栩如生。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三尺白布背后的冯克献,已经耍了60多年的皮影。2008年,定陶皮影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现在,年近70岁的他感叹:“我老了,要把接力棒交给后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陶区张湾镇后冯村皮影戏,是定陶皮影的代表,皮影戏传到冯克献手上,已是第七代。皮影戏涵盖绘画、雕刻、编剧等多种艺术,而冯克献几乎样样精通。

定陶皮影以牛皮为原材料进行制作,开始雕刻前,需要先进行浆皮、压皮、晾晒、打磨等环节,让牛皮变得坚韧透亮,再将画好的画稿附着在皮子上,用小刀雕刻成形后上色,到最后把各个部位用铆钉组装,需要十几道工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女儿冯合娜的记忆里,父亲冯克献的皮影戏曾经风光无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渐式微。“看老戏的人越来越少,一年演不了几场,很多皮影艺人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也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皮影。”

怎样重振皮影戏?作为定陶皮影第八代传人的冯合娜,接过了探索的重任。

“今年5月,我去西安参加了2024年皮影雕刻技艺与皮影戏新品研发高级研修班,与全国各地的皮影戏传承人一起交流学习,受益匪浅。”冯合娜说,研修班学成回来后,她准备把学校课本里的党史故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用皮影的方式演绎出来。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皮影文化的内涵。用现代化的方式去表现非遗,传统的东西才会更有生命力。”冯合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镂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色

现在,冯合娜的女儿韩睿玲也开始跟着母亲学习皮影制作和表演,祖孙三代人接力传承皮影非遗文化。“小时候,我是台下的一员,看着姥爷、母亲操纵皮影上下翻飞。而现在,我成了台上的操杆者,让皮影走进下一代人的童年也成为我的使命。”说话时,韩睿玲手脚利索地拆卸皮影,动作里充满干劲儿。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在距离冯克献家不远的文化大舞台,逢年过节,传统的皮影戏依旧会在这里上演。而新一代的传承人则紧跟时代的发展,用创新让古老的定陶皮影焕发新的生机。

菏泽日报记者 李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