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样最多的节日食物,

南方比北方吃得花!

对国人来说,许多传统节气都与味蕾牵连最深,中秋要吃月饼,清明要包青团,到了六月端午时节,家家户户的厨房里又飘起了粽子香

四角玲珑的粽子,既是有情有义的食物,包裹着对屈原的感念;又是最为包容的食物,粽叶和糯米之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包不了的,多样的馅料成就着它的百般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物皆可入粽!

图/诸老大

由于这内馅的千变万化,因粽子衍生出的“南北之争”,也往往比豆腐脑还要丰富不少。不过,随着网络的兴起、物流的发达,甜咸大战中并不会出现永远的赢家,只有返璞归真的经典口味和不断涌现的新面孔。身边的北方朋友不知哪年起为一口肉粽折服,也有不少南方朋友钟爱洗沙粽的清香,而曾经被视为“邪教”的辣粽海鲜粽,也在不知不觉间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

人们对这粽子的痴迷,也彻底放不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甜咸大战之中,到底谁是赢家?

制图/九阳

一只粽子的前世今生

提到粽子,大家总是最先想起屈原。百姓包粽纪念屈原的佳话流传至今,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粽子并非因此横空出世。作为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物之一,早在屈原诞生之前,它就已存在了。

2023年6月,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的城阳城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粽子,距今足有两千多年。彼时的粽子还不叫这个名字。先秦时期,它被称为“角黍”或“筒粽”,以黍米填入菰叶,包成牛角形,作为祭祀时常用的食品。后来,南梁吴均在《续齐谐记》记载,屈原投江之后,百姓们自发“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人们对忠义之士的追思因粽子而得以不断延续,小小一方粽子的文化内涵也被进一步丰富起来,与端午节紧密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的粽子,承载着对屈原的感念。

摄影/大伟

到了唐代,端午食粽之风愈演愈烈,开放包容的唐朝人不仅在口味上加以创新,以糯米替代黍米,使其更加软糯香甜,还以五色彩丝增添粽子外形的色彩,用彩线将九只粽子扎在一起的“九子粽”曾让唐玄宗赞不绝口。到了宋朝,经济和市民生活蓬勃发展,粽子的口味更显百花齐放,苏东坡笔下的“杨梅粽”,陆游提过的“艾香粽”,张耒作品里的“冰镇甜粽”,都是彼时的精彩创造。等到了清代,乾隆帝本人更是身体力行、争做粽子的“狂热粉”。乾隆十八年的《御茶膳房》档案记载,清宫中的端午节,膳桌上足足摆了一千多个粽子,场面之壮观令人难以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图/视觉中国

如今的粽子,仍旧是端午的“粽”头戏,但随着包装技术、食品产业的发达,它早已不拘于时令和场合,成为日常的便捷吃食,演变出千百种滋味。

粽子之争,早已不止咸与甜!

最早的粽子只有白粽一种风味,而如今,每年端午时节都要拉开一场“咸与甜”的赛博擂台战,咸党认为咸粽馅料丰富,甜党则说甜粽甜过初恋。南北方食客关于粽子的热烈交锋,已经成了端午节的必备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粽,甜粽,你pick哪一种?

摄影/YIRAN

咸粽:集合万千风物

说起南方的咸粽,必要把目光投向江南。处于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稻作区,巧手的江南人从不怕“无米之炊”,不同地区的粽子风味都各有巧思,堪称“一城一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南人对于制粽颇有心得。

摄影/许志伟

早在乾隆年间就已声名在外的嘉兴猪肉粽,堪称是江南粽的“C位选手”。它的选料极其讲究,带精带肥的五花肉,包裹于嘉兴本地晶莹香滑的稻米之中,糯米糯而不糊,肉馅香而不腻,也就是凭着这口美味,嘉兴肉粽称霸中国各大高速服务区,率先坐上江南粽的头把交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嘉兴粽不仅是高速服务区的销冠,

也成为抖音电商等新兴平台的“宠儿”。

图/小英斋

不过,作为嘉兴人的金庸,却被隔壁湖州粽的美味深深征服。湖州粽融汇甜咸风味,形状也悦目讨喜,四角小枕头的清秀外形,使得它还有个“美人粽”的别称。金庸也频频借韦小宝之口说出对湖州粽的夸赞,“这倒是像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堪称湖州粽宣发的“自来水”。

除此之外,丰饶的物产开阔着江南人的思路,不同地域的风味骄傲都被容纳于粽子中:金华最为驰名的火腿,被金华人和着板栗包入粽中,两种鲜味在舌尖细腻交融;绍兴的阿婆们,则把浙江人最爱的梅干菜包入肉粽中,浓缩着浙江老饕们共同的味觉记忆;坐拥山海美景的台州人,则以笋干配肉粽,一口下去能同时尝到猪肉的香醇与笋干的清鲜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抖音电商近期数据显示,平台粽子销量环比增长156.98%,

毕竟谁能拒绝“肉+碳水”组合的狂欢盛宴呢?

图/吴越斋

当然,南方的咸粽版图也不止于江南,老广人最爱的广式卤肉粽,肉多料足,腌肉肥而不腻,配上糯米香咸适口;潮汕的海鲜粽则极有野心,粽中容纳着鲍鱼、干贝、烤虾.....林林总总,一只小粽子,却足以包得下一整个菜市场的鲜美!

甜粽之爱,不止北方!

北方人在食粽上,则笃信着“人间有味是清欢”,多以红枣、豆沙作为馅料。北京一带的糯米白粽甚至不加馅,只在入口前蘸以白糖,虽说没有江南肉粽的丰富花样,却能品味到糯米的清甜本味。

陕西的蜂蜜凉粽,有着极其细腻的工夫,用丝线将粽子切成小片,佐以蜂蜜、豆沙和玫瑰酱,是粽子界里不折不扣的“小清新”;而山西人民将黄米与红枣结合,黄米红枣粽口感柔中有韧,有着北方人民的淳厚内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甜粽宇宙,同样相当精彩!

图/视觉中国

都以为北方才钟爱这份滋味,殊不知南方也有甜粽的忠实拥趸:湖州的洗沙粽、宁波的碱水粽,都是南方同胞中潜藏的“甜派”卧底。湖州洗沙粽的做法极其精细,在多道洗沙工序之下,红小豆吸饱水分,变得细腻温柔,与猪板油融合之后更显香滑的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字号诸老大坚持传承湖州洗沙粽古法工艺,

在抖音电商深受欢迎。

图/抖音@诸老大官方旗舰店

咸甜之外,还有多少花样?

在南咸北甜的口味划分之外,还有不少特立独行的存在。“贪心”的潮汕人民甚至做出了甜咸双拼粽,一半是由咸蛋黄、虾米、和猪肉组成的咸馅,一半则是由乌豆沙、红豆沙或芋泥组成的甜馅,两种滋味各自霸占粽子两头,堪称粽子界的“端水大师”。

在咸与甜之外,巴蜀一带的人民还研制出了辣粽,将辣椒粉、花椒粉、川盐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调味品融于粽子之中.......可见天南地北的粽子口味,是千人千面的无穷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不到吧,辣味也能融于粽香之中!

图/吴越斋

粽子,不止端午!

虽然互联网关于粽子口味的交锋仍旧热烈,但粽子消费趋势正在渐渐走向包容。从前,我们对粽子的认识大都来自于妈妈的巧手,一方人吃一方味,自然觉得自己家乡的口味最香。而如今粽子早已不只是一年包一次的限定食品,大家的选择也都不再囿于地域特色,不少将甜粽从小吃到大的北方孩子们,也通过网购纷纷开启了自己的肉粽初体验

抖音电商等平台,不少地方特色风味粽子打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一些区域性的老字号也由此走出本地、为更多人所知。关于粽子的非遗手艺也不再深藏于老字号的后厨和工厂,而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更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拉近着年轻一代与传统食物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粽?甜粽?

当然是全都要了。

图/诸老大

创始于1887年的诸老大粽子界可的最悠久的品牌。去年起,诸老大入驻抖音电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在工业化生产的当下,这个古老的品牌仍然坚持手工包制,而且选料和处理过程都遵循古法。咸粽制作上以草木灰腌制蛋黄,使用纯天然晾晒酱油而非勾兑酱油。猪油洗沙粽则坚持十二道洗沙工序,以保持豆沙的细腻口感。这份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坚守打动着顾客,老字号也由此迎来“第二春”,销售额同比2023年增长150%

虽身为久负盛名的老字号,来到抖音的诸老大也从善如流,从大众对粽子口味的讨论中不断汲取灵感,不断自我革新,陆续推出牛肝菌火腿黑猪肉粽、蟹黄五花肉粽等创新口味,在抖音电商卖出超十万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工业化生产的当下,诸老大仍旧保有

对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坚守。

图/诸老大

抖音电商“遇见好国货”计划的持续扶持下,不少粽子界的新锐品牌,也稳稳“拿捏”用户需求,迅速打开市场,进入next level。“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吴越斋,因为一条门店员工包粽子的日常视频走红抖音,如今已拥有150万粉丝。吴越斋的经营理念是关注抖音热梗、快速出新,去年10月顺应北方日常口味推出的爆品剁椒牛肉粽,成功把肉粽安利给山东、河南等地的网友。今年端午节期间,吴越斋创始人亲自走进直播间,现场气氛极其热烈,账号一度登上“抖音旗舰店带货榜”榜首,仅一场直播就成交4万多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越斋坚持45%的黄金馅料比,

以过硬的品质在抖音电商收获百万粉丝。

图/抖音@吴越斋官方旗舰店

小英斋作为嘉兴专业做粽20年的源头工厂,是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的“嘉兴粽子”地理标志商标厂家,如今更是在抖音电商走到台前。小英斋坚持传承正宗嘉兴风味粽子,招牌的霸王粽“全家福”礼盒囊括双蛋黄五花肉、梅干菜五花肉、精瘦肉等多种经典口味,堪称咸粽爱好者的福音,一年卖出130万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肉粽爱好者一次满足的小英斋“全家福”礼盒,

一年在抖音卖出百万单。

图/小英斋

漫长岁月过去,这一抹粽子香从未被人遗忘。随着口味的迭代出新,形式的不断发展,粽子与端午的这份情结,也将一直延续在中华大地上

文 | 阿智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头图、封图| 大伟

参考资料

地道风物《浙江粽子的“武侠江湖”,你吃过多少?》

博物馆 看展览《粽子极简史:哪个朝代的粽子口味最猎奇?》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