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死后,所有人开始爱他

作者:胡大喵 | 编辑:小吉

1

她眼中的梵高

文森特·梵高,一个出圈百年,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的经历堪称传奇,是生前落寞,身后成名的典型。他的故事,被最精英和最大众的语言,交替传颂着。从艺术史籍,影视作品,到网络论坛,各类形式的载体将他极致的人生与绚丽的艺术,带出欧洲,带到与西方文化迥然不同的地方。

尤其是数不胜数的影视创作,以视觉化和通俗化的呈现,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拉近了与梵高的距离。然而,又有多少电影,换着花样,翻来覆去都只讲他与世俗的斗争,或者他与弟弟提奥的兄弟情谊,重述那些早已众所周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一位大师的崛起,理应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因素。

2024年,法国艺术电视台电影频道联合奥赛博物馆,制作了新一版梵高纪录片《梵高:大师之路》。这次,他们选择从一个“她者”的视角,再度挖掘梵高成为大师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梵高:大师之路》

随着梵高过世不久,提奥也郁郁寡终。事实上是提奥之妻乔安娜,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抱着梵高的画作奔波多国,不遗余力,才弥补了兄弟俩的遗憾——让梵高的艺术被看见,被理解。

可以说,没有乔安娜,就没有今天的大师梵高。但作为一个19世纪的寡妇,乔安娜的努力常常被人嘲讽,甚至她为梵高成功办展的纪录,也一度被历史抹去。

《梵高:大师之路》从史料里发现了乔安娜的可贵,进而着眼她的生活、态度与思考,从另类视角重新解读梵高的成功。这不仅是复述梵高的故事,更是讲述属于乔安娜的时刻。正是她凭借胆识与智慧,冲破了社会对女性的精神枷锁,成就了艺术史的里程碑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两个月造就的永恒

乔安娜·梵高-邦格尔,只在梵高去世前两个月见过他三次,却完成了梵高和提奥都未能如愿建成的“大师之路”。

为了探索乔安娜有何过人之处,纪录片翻开了她的私人日记,首先追溯到丧夫不久以后的艰难时期。那时候,她一边回忆着短暂却热烈的幸福过往,一边认定了将扛着提奥遗愿而独自前行。这不仅源自作为妻子的责任,还有她自己对艺术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安娜来自一个普通的保险员家庭,但她会弹钢琴,拥有英语文学学位,是一位受过教育的浪漫主义者。她拥有的关于艺术的全部知识,都来自提奥的传授。尤其是提奥对梵高及那时新一代画家的欣赏,深深影响着乔安娜。

对于乔安娜来讲,梵高画作的明艳大胆,是一种美学革新;而他描绘的主题人物,多为普罗大众,也体现着一种平等平权的进步意识。她相信梵高具备成为大众偶像的潜力,她确实也把梵高塑造成了一个广受人们喜爱的艺术明星。可能梵高兄弟都没想过梵高能产生这样的效应,毕竟两人在世的时候,梵高画作被多少知名评论家视为“离经叛道”,难登大雅之堂。是“素人”乔安娜另辟蹊径,恶补文艺理论,摸尽艺术圈人脉,狠狠给梵高造出了一条大师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安娜虽然不是艺术家和评论家,却对时代与社会有着敏锐的感知。她知道丈夫死后,如果自己不扮好父母两方的角色,儿子可能会像那时许多别家男孩一样,瞧不起他的母亲。她必须坚强起来,在精神与物质上都能够独立,以担起养家的重任。于是,她开始重新学习,想通过推广梵高的画,既履行对提奥的承诺,又能为自己创造未来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开始,她就把所有能联系到的知识分子、艺术家,都问了个遍。要么是在家挂满梵高的画,邀请大佬们来做客赏画;要么是亲自携画,逐一拜访显赫的邻居。但文艺家们的反应都出奇一致,对梵高的画不屑一顾,甚至有人对乔安娜的做法露出轻蔑之色,认为她就是一个不专业却又爱发表意见的恼人妇人。

乔安娜陷入了迷惘。或许就是茫然无措之际,让她念起曾经相伴身边的丈夫,遂翻出了提奥与梵高的通信,读来排解孤独。18年超过600封的信件,写尽了兄弟俩如何相互理解的心绪,也带着乔安娜的思绪,重新认识了梵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恍然悟到了解梵高这个人,了解梵高对艺术的看法,也许就是看懂梵高画作的关键。于是,乔安娜把信件递给评论家,她相信这些文字能让人们重新理解梵高的艺术。很快,她再次收到了拒绝。但这一回,乔安娜并不气馁,而是坚定了从“人”的角度展开思考的重要性。她继续从女性英语文学家们的事迹里寻找灵感,更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下班后自学艺术史,直到自己摸索出了一条方法:故意放出卖画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法子奏效了,果然有荷兰画廊愿意收购梵高的画。她激动得在日记里写下谈成交易时的心情,仿佛回到了提奥还在的艳阳天。这些画的展示效果其实并不理想,画廊分配的照明条件、陈列位置都很差,但也开始让梵高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陆续有评论家主动来找乔安娜办梵高画展,虽然他的画仍处在争议之中,可已经有人试图为他正名,将梵高形容成“为艺术献出生命的殉道者”。乔安娜趁着梵高被热议的潮流,四处找人为他出书立传,终于让梵高书信得以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让公众首次了解到梵高的人生,明白画作背后的深意。艺术界就势掀起了为梵高发声的热潮。越来越多收藏家联系乔安娜,让梵高的艺术走向欧洲更多国家,进入更知名的现代艺术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梵高名动一时,乔安娜小心地为他的画作规划着市场策略,也逐渐成为一名有所成绩的商人。乔安娜与梵高相互成就着,在重探与重塑梵高的过程之中,她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20世纪初,她加入了社会民主工人党,还开始为女性主义报刊撰写评论。同时,她阅读了大量政治书籍,想法和执行力得到新一轮激活,更做出了独自策展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她一出手,就办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梵高作品回顾展。1905年夏季的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陈列出四百余幅梵高画作,附加梵高兄弟从未示人的书信片段,向超过两千名观众重新诠释了梵高的艺术观。恰是这场史无前例的梵高秀,奠定了他作为世界艺术大师的声誉;又确是乔安娜的付出与胆略,创造了将梵高载入史册的艺术事件,让他的画成为艺术史上永恒的印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先识人,再看画

正如乔安娜给出的启示,从信件读懂梵高,是看懂梵高艺术的关键;那么,了解乔安娜的贡献,更是领悟梵高人生的一种方式。

纪录片把握住乔安娜在缔造大师之路中的重要性,围绕她与梵高邂逅前后的生活,从她的角度出发,再度解读与描绘梵高死后成为殿堂级画家的过程。另一方面,影片在形式上保留了梵高的艺术风格,由此设计动画场景与印象派式的光影特效,还原一个梵高“无处不在”的日常氛围。而这就是乔安娜身处的世界。她完全沉浸在充满梵高痕迹的日与夜,反复阅读梵高留下的画与文字,不断地思考梵高,理解梵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梵高:大师之路》从此提供了一种重访历史的途径,为“大师”身边人立传而看大师的养成;同时,它也正视了常被忽略的“大师之路”造就者,尤其是容易被历史偏见抹去姓名的普通女性。而纪录片通过讲述乔安娜的“梵高”事迹,不仅重新肯定了女性的创造性价值,更强调了解读艺术的一种人文视角,用普通人的经历去勾勒大师成型的轨迹,由旁人的实践去阐述历史转折的形成。这既为大师祛魅,又重建了另一条认识大师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29届上海电视节

“白玉兰飘香”节目展播|线下惠民放映

《梵高:大师之路》导赏活动

(纪录片/法国)(百视通/无障碍)

导赏嘉宾:本片导演Anne Richard

主持人:凹凸镜DOC 张新伟

放映信息

6月26日 15:30-17:30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艺术剧场

上海市浦东新区博成路1038号

建议提早20分钟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纪录片《梵高:大师之路》截图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