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转五百年,在欧罗巴大陆的小城佛罗伦萨中,常有一中年男子独坐窗前喃喃自语,用他最擅长书写的左手记录着所有关于艺术、科技构想的深邃思考。后人细看才发现,他所写下的那些文字,却是与正常拉丁文顺序和方向相反的镜像文字。这个男子名叫达·芬奇,作为那个时代最闪亮的明星,他的那些反写文字,也同他的雕塑、绘画、建筑、科学发明、哲学见地一起,走向了不朽。以至于让数百年后的人们仍痴迷于那镜像之后的神秘与美。那因他的闪耀而更加璀璨的文化勃兴,照亮了当时笼罩欧洲的中世纪的黑暗,后世人把它称做文艺复兴运动。

达·芬奇手稿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虽然文化底蕴丰厚,无奈国运积贫孱弱于是由“五四”运动起,新青年们推翻孔家店,打破旧文化,追求新思想。新中国建立以后,人们于前三十年被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所左右,在后三十年受发展经济和市场观念所裹胁。当人们于浮华褪尽后站起,却仍一脸惘然,于是开始惊醒:文化才是民族立足之根本,而未来数十年,也该到了中国文艺复兴之时。

中原人士姓李名营,60年代生于河南省社旗县穷乡僻壤,幼年家境贫寒,生活艰困,但深受前清秀才而喜好书画的祖父影响,少小励志,虔心钻研,家学渊源,终有所成。八十年代初,李营独闯京师,不为生计窘迫和经济拮据所困扰,砥砺坚韧,探索前行,后入首都师范大学深造,师从欧阳中石先生,书画水平都有相当造诣。初时临摹刘炳森,却于某次参展时被人点醒,感悟到研习书法须有自己的特点,于是专注于书法领域的创新之道。之后得遇慧眼识珠的军中高人,受到可遇难求的提携资助,经数年磨砺加名家指点,便成就了今日李营独树一帜的反正书法。

李营反体书法作品

李营的反正书法,即右手写正字,左手写反字,无论篆隶行草,都优游自如,飘逸潇洒,给人以欣赏的美感和回味的意韵。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书体迭变,异构纷呈。反体字亦历史悠久,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铸字,到特具艺术气质的印章捺印术,从风行数千年的拓印碑石术,到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反体字存在了几千年,只有在李营的手下,才从一种技术变成了真正的艺术。

初识李营先生的反正书法,是在他京郊幽静的四合院。寓所虽不宽敞,却有气象。李营先生话语虽不多,但字字恳切。偌大的书案前堆放着满满两盆用光的墨汁盒,足见主人之用功的勤奋。敬客奉茶过后,李营先生默然走到书案前,铺龙纸,挥大笔,用左手写的“高山流水”,气势磅礴。换小笔,用右手写正书的圆润舒畅。须臾之间,笔走龙蛇,数尺长卷便成。而反正之间、阴阳贯通,更有浑然天成之象。我心中一动:这反正书法不也正是中国文艺复兴之征兆吗?

李营反体书法作品

我想文艺的复兴是要尊重历史的。书法本是我国数千年文化艺术之精粹,引无数风流人物沉醉其间。但仅仅这二十年来电子科技的引入,才使得这门艺术有了凋敝之象。而李营先生的反正书法却恰恰尊重了历史。他的正体书法笔力遒劲,集篆、隶、楷、行、草等多体之精华。而他的反正书法,更是复兴了千年以来先祖先宗实用技艺的反写传统,让千年前遗落的文化得以再现,岂非幸事?

而文化之复兴又是需要创新的。那积淀了千年的文化,若一味固守和尊重,便成了桎梏与枷锁。李营先生的反正书法于自身而言,虽立于几千年的汉字文化之上,却由于其反写的特点而模糊了所写文字本身的意义,让人们更加关注于那似是而非的"文字"本身,藏于一笔一划之间的形式之美,这符合了我们当代艺术创作的“陌生化”原则。而对于创作过程来说,更是由于其左右手共用写正反书的特点,大大增添了写作过程中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如此创新,岂非乐事?

转念之间,李营先生再次落笔。方寸之内,纸上龙飞凤舞四个大字“大道直行”。多年艰辛努力之后,李营先生的反正书法受到社会各界之认可。他的书艺,已被文化部确定为“反正书法”,并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质部”给予公开定价;他的书法作品,已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管委会、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等收藏张挂;他被授予“2007年度十大创新人物”荣誉称号,他独创的反正书法。已被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营先生为了对给予肯定鼓励的恩师,同甘共苦的同辈们表示感谢,特意编纂出这本《李营反正书法艺术》。而我也于此,衷心祝愿李营先生的反正书法与我们的文艺复兴事业一起,勇往无前,大道直行。

作者:林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