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逢网易“以匠心致创新”20周年庆,艺术频道本着“艺术还原于生活“的宗旨,特别推出名家系列专访,通过与多位艺术大咖的对谈,带您穿梭20年间艺术家的创作世界,以观点表明态度,用作品进行对话,为您呈现出艺术家不一样的一面。

网易20周年系列专访李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网易20周年系列专访李营

武侠小说里描述侠士英杰时常会提及他们有“左右开弓”、“一手画方一手画圆”的过人绝技,虽说开发一下左手锻炼一下右脑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想要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其中不乏天赋、坚持、毅力和思索,更是突破常规的自我挑战。

在京郊一处别致的四合院里,也有着这么一位侠士高人,他手上握着的是举重若轻的毛笔,纸上落下的是一正一反的乾坤。李营,反正书法创始人,从北宋活字印刷里发现文字之美,用书法这一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方式,在寻根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正在书写反正书法的李营老师

初见李营老师的反正书法时,不觉其中的奥妙,只觉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仔细查看,原来李老师是用右手写“正”书,用左手写“反”书,一正一反的对照仿佛镜子的两面,正观是当下的气度,反观是历史的沉思。若是简单地书写正反两种书体,也算不上稀奇的事情,篆刻中也有对反字的运用,“反正书法”的妙处还在于它的象形与传神,笔下的“山水”既有山的气势,也有水的灵动,与中国文人的山水之情、自然之悟一脉相承。

反正书法之山水传情

话不多总是笑呵呵的李营老师最喜欢写“和”字主题,在他看来“和”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特质,一团和气中有着包容的智慧、阔达的胸襟、超脱的气度,更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坚韧和不挠。或许这就是李老师不断追寻的人生至境,也是伴随他几十年创作的“精气神”。

反正书法之和而不同

回忆起这一路走来的艺术之路,李老师扯开了话匣子,和我们聊起了当年遭受的误解和自己对文化的独到认识。

网易:20年前的你是什么样子?

李营:最早我在学校里是学油画的,也曾当过老师,后来想要闯一闯到大城市里看一看,学习更多的艺术知识,见识更广阔的艺术天地。20年前的我已经来到北京,在颐和园北宫门经营着一家画店,一边摸索一边创作“反正书法”。

网易:20年前您的作品是什么样子?选一件最能代表那段时期的作品是那件?

李营:20年前我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1983年左右我开始写书法,起初是临摹名家作品和碑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的方向。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根脉所在,是流传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也是我逐渐从油画转向国画的原因。到了2000年以后,我的作品逐渐成熟起来,“反正书法”的风格和特点也逐渐形成。

反正书法之江畔何人初见月

网易: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形?

李营:艺术家的成就感一定是来自他的作品被认可,我也一样,当我的作品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军委办公大楼等大雅之堂的时候,被人们喜欢、认可的时候,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网易:说说第一次参加展览是什么样的情形?

李营:90年代我参加过一些展览,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很平淡。当时我的反正书法创作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展出的作品也不是很成熟。记得当时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我只会临摹没有创作,也有人对“反正书法”不理解,说我是乱写。虽然话不中听,但在我看来也没什么,任何新的东西都需要一个发展和认可的过程,只要是认准的事情坚持去做就好,其他的就交给时间来衡量。

反正书法之心经

网易:书法创作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营:首先书法是我的喜好,其次它是我追求的目标,同时它也是重要的中华文化遗产,它对我来说更是一种传承。

网易:说说您最重要的创作理念可以吗?

李营:我的“反正书法”来自于中国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一正一反既是来自于此。“反”是什么,反是一种对照,古代的活字印刷字是通过“反”的样式传播的,因为印刷一定是反着刻字的,到我这里“反”也是一种传播,是把印刷的技术通过书法创作和传播,发扬成一种书法艺术,这样的传承才会让反字艺术有根源、有生命力。社会上有很多求怪、求奇,特别花哨的书法作品,看起来是和别人不一样了,但追寻下来找不到文化上的根源和血脉,没有根的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我用右手写“正”书,用左手写“反”书,可以看出反正之间的对照,也是对文化遗产的继承,用书法的方式记录下古代伟大的发明,让后来人可以延续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反正书法之翠竹黄花皆佛性

网易:这20年来的时代变化,对您创作有影响吗?影响是什么?

李营:这20年经济发展的很快,我自己的生活条件也有了一些变化,结识了很多朋友,在大家的帮助和关心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我的创作来说,这20年时代的变化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的创作始终扎根于活字印刷这一文化传统,找准了艺术的根脉,就会坚持沿着这条线索走下去,创作理念也会延续这一根源。

网易:这20年来在艺术创作上,您最大的坚持是什么?

李营:这些年我最大的坚持就是对文化根源的坚持,要寻根,有了根才有了生命力。我也坚持在创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我每天5点起床,喝一杯茶,然后开始写字,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多年了,每天我都会练字,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父知道,三天不练全天下人就都知道了。想要成为合格的艺术家,勤奋、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付出心血才能有收获,靠忽悠是不行的。

反正书法之和气生财

网易:这种坚持出于什么目的?是否是出于对“匠心”和“创新”精神的践行或者理解?

李营:艺术是要创新的,但无论怎么创新都不能失去传统,没有根基的艺术创新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的。做生意天天赚钱,搞艺术天天花钱,想要坚持一件事是很难的。从文化根源出发创新,坚持去实现它,这是一种匠心。

网易:下一个20年,您理想的状态是什么?

李营:下一个20年我想办教育,想要培养一些真正热爱书法艺术、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只有扶持年轻人,让他们了解到文化遗产的样貌,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有机会的话希望可以建一座展示活字印刷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寻根溯源,找到文化的根脉。

反正书法之水天一色梅竹双喜

李营,河南南阳人。定居北京30多年。自幼酷爱艺术,后入首师大艺术系深造。曾当过教师、报社编辑、反正书法创始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解放军生活》、《中国日报》、《中国检察官》、《中华英才》、《中华盛世》、《中国国学文化》、《天安门珍藏书画集》、《2008风云人物》、《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中华儿女》、《南国都市报》等多家报刊专辑发表过他的书画作品。曾任文化部诗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美国国际羲皇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中国区副主席、北京市海淀区油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反正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