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场艺术微喷作品集征集发起于2023年,计划通过阶段性征稿,每年选出100位创作者,结合工作室的艺术微喷工艺为其免费制作第一本作品集,并通过展览活动的形式推介作品。

第一期征集共收到152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创作者投稿,我们认真整理和阅读了每一份投稿,最终依据内容、作品完整度、排版设计等综合因素评估,入选了30位创作者

作品集征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单幅和组照的征集,需要创作者对过往作品进行系统性的编辑和整理,在审阅来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因缺少了相对专业的编辑和排版遗憾落选,十分令人惋惜。

在制作工艺方面,艺术微喷虽然在色彩还原和作品细节上有独特优势,但也在装订方式、材质选择、打印效率、成本等方面有诸多局限。后期白场将持续推出作品集制作相关的内容,与广大创作者共同探索进步。

再次感谢每一位投稿者为本次征集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同时也对入选的30位创作者表示祝贺,我们拟定在5月20号在北京798艺术区白场空间入选者举办作品集展览,期待大家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册白场艺术微喷作品集征集项目展

❐ 开幕时间|Opening Reception

2023.05.20 15:00

❐ 展览时间|Duration

2023.05.20–2023.06.05

❐ 地点|Venue

白场 White Field,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陶瓷一街中段B25号

White Field, First Ceramic Street, 798 Art District, Beijing, China.

-入选者个人介绍及其作品阐述-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映如 《回溯》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在读生。

作品阐述: 零二年的时候,三十岁的爸爸娶了妈妈,因为当时奶奶刚去世所以并没有操办婚礼,只是简单地换上了婚纱在家里草草地走了流程,也未曾拍过婚纱照,结婚那天拍下的照片只有三两张。妈妈说,这是她的一大遗憾。二十年后的现在,我想替他们弥补这个遗憾,用纯粹和质朴的方式搭建起了一趟温情的时光之旅,回到当时那个街道那个场景,去参与一段自己未能有机会参与的家庭历史。

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人《欲火龙珠》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从转塘走出来的图案艺术家,一个水瓶座中年男子。春人喜欢上胶片摄影是2006年的时候,他有过一些便宜的胶片相机,19块钱到三百多块钱不等。

作品阐述: 欲火龙珠记录了2006年至2013年春人的部分转塘生活,同时时间和空间范围又逐渐扩展至杭州主城区、杭州周边例如千岛湖、台北、青岛、厦门、巴黎等地区。记录了一些鸡毛蒜皮朋友们的日常。是一部核心关于转塘的小市民日常。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脸 《HIC》

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华 《不确定性混合》

纯粹派摄影家。师承当代独立艺术家「傅百林」 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从事艺术及时尚摄影创作20年1980年生于武汉,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在温州度过了15年,现工作于上海,生活于嘉兴。25年前为了吃饭选择了做摄影师,平行于这25年的商业摄影经验, 从来没有放弃过把摄影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在社会的交换关系中,等待着用情感干预平衡。在平静的自然中静候情绪的收缩,在生活中享受着和谐的复调。藏匿在平静之中的挤压是他的创作中一直探讨的。也对表象的和本源的互相作用感兴趣。

作品阐述: 这些作品的产生,大部分基于商业拍摄的前提之下。商业和艺术的不确定性混合状态。

0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ameraDOG 《Safety Beauty》

1995年出生于上海。Getty Images 、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海洛站酷、中国图库、图虫网签约摄影师、 Lofter认证旅行家。活跃于上海与伦敦的摄影师/视觉设计/3D艺术家, 本科在同济大学学习环境设计, 研究生选择就读伦敦艺术大学 的纪实摄影专业。目前以一个高校视觉艺术教师的身份生活和工作于上海。我尝试结合传统摄影与3D建模,试图创造出更新的画面。我长途跋涉去拍摄最真实的风景,同时也在脑中构想 整个世界。我试图用摄影截取人生中美好的片段 ,也尝试摒弃目前3D建模陈词滥调关于未来感的主题,而另辟蹊径希望制作一些温暖浪漫的图像。

作品阐述: 美好环境是让人心情舒畅的东西,往往与自然结合在一起。近年来Cameradog走遍世界,寻找普通风景中的小角落,不迷恋外面的世界,而是思考眼前的小角落,在美景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力,记录下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美丽瞬间。这些美丽的环境往往是普通场景的一角,仿佛与世隔绝,但它们并不孤独,等待着有人发现它们,等待着光线的降临,最终组合成一幅幅温暖而美丽的画面。Cameradog想捕捉环境之美,作为治愈生活压力的一种手段。它们必须是安静的,表面上它们可以是冰冷和沉闷的,然而它们的内部可以发出温暖的光,让观众感受到Cameradog想表达的美丽环境。

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管若彤 《Falling. Slowly. but, 》

1998年出生于安徽合肥,2021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拍照,游荡,和遗忘作斗争。

作品阐述: 人会老去,房屋也是如此。他们一同在岁月中变老,悄无声息地。“Falling. Slowly. but,” 是一个关于外公外婆和我, 以及他们即将被拆迁的家的影像项目。外公外婆在他们的房子里住了四十余年,现在房屋因为过于老旧而面临拆迁, 外公外婆也不得不开始计划搬离这个他们一直称作“家”的地方。当“家”被拆掉,这里曾居住过的人们要如何寄托他们的记忆与过去? 而过去又是否会像消失的房屋一样被人遗忘? 当过去的光将家庭空间复刻在胶卷底片上时, 在影像之中,可见的和隐晦的消失便融于一团日光里了。

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龚绎明 《Budget Airlines 廉价航班》

毕业于UCL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MArch design for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on专业。他的摄影、互动装置和VR作品曾在伦敦建筑节(2022)、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ts electronica(2022)和厦门三影堂(2023)等展出。他的项目大多基于对景观的思考,通过摄影、3D技术、互动装置和其他多媒体形式,探索景观与景观、景观与人、景观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和交集。IG: yiminggong1999

作品阐述: 《廉价航班》是一个基于心理地理学的Derive实践的摄影项目,它以摄影的方式记录了我于2022年在欧洲、北非和中东旅行期间对人造景观与地缘政治的观察和思考。心理地理学是由Guy Debord(1958)提出的,用来描述城市中的随机导航,故意避开规定的路线,在地方和地点之间创造新的神秘的对应关系。2022年,许多廉价航空公司的航班将我的随机旅行和城市间的随机探索联系在一起。我从景观的角度出发,摒弃表面的相似性,找到不同地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人为景观之于环境中的作用,并赋予它们新的逻辑含义。

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宇钊 《偶然与想象》

生于2002年,生活学习于南京。我的作品想要回应或探讨的主题或问题是关于记忆、情感、变化和创造。我认为记忆是一种不断变化和重构的过程,它既受到现实的影响,也影响着现实。情感是一种不断流动和转换的能量,它既受到记忆的激发,也激发着记忆。而变化是情感和记忆影响下的一种不可避免和必然的现象,它既带来了消亡和破坏,最终也带来了新生和创造。

作品阐述: 你能看见熟悉的日常存在于我的影像之中,我认为摄影不应只是将现实如实拍下,那样在描绘非现实之物时就缺失了力量。生活中的偶然性能带来转瞬即逝的巧合,摆脱了叙事因果的巧合是摆脱乏味的时机,我抓住它来作为我想象中奇观的基础。我在意的是在不破坏其既有逻辑下,把想象中的事情包含进去,生成一种对现实似是而非的陌生感。想象将我内心托盘而出,呈现出的奇观又为现实的乏味对内心进行了补偿填充,最终成为了你看到的图像。

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帅可 《拉拉》

一位单眼看取景器但另一只眼睛会很痛的业余摄影爱好者。

作品阐述: 在漫不经心的日常生活之中,伸手即被触碰到的物体,转头即映入双眼的人,被以日与夜为量度的每一天逐渐冲淡,徘徊在遗忘或爱恨的边界。可当完全身处于不同的时空却在体会一种似曾相识的黑白色的温度时,黑白与温度的冲撞却在心中留下了彩色的显影…

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棘尔达 Gildaliu 《冰人之死》

1992年出生于甘肃省,现居北京。快乐是创作馈赠的,常沉溺于文字和画面中肆虐的恶魔性,夜晚盘亘在现实的结界之外。

作品阐述: 《冰人之死》取自我所写的同名现代诗歌,灵感来自尼采的“末人”。末人是端坐在地球荒漠上的最后之人,大多被历史的浪潮裹挟着虚度一生,随着肉体腐朽,人的痕迹也被抹去。我的“冰人”则是一个矛盾体,“盘踞在时间的断层/在无尽的空无当中献出自己”,我想刻画一种被周围世界冰封的人的境况,只能被推着向前,所以我写道,“我调动不了一片汪洋里的灰烬”。

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文樱 《Dramatic life》

2002年生于福建福州,现居住于上海。2021本科就读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 直以来,尝试用多种视角观察生活观察艺术与时尚,用真诚的方式进行艺术探索,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法,随意地发挥创作出自己的心之所向。她的身份有很多是一名艺术家,摄影师,珠宝设计师,B1 SUR小众独立珠 宝品牌主理人,MF.LIFE STUDIO艺术空间主理人,以及策展人。以最为不一样的感受体会着每一份职业所带 来的乐趣以及经验。

作品阐述: 我们生活的世界沉默,与安静。在循规蹈矩的秩序当中,一天天的过去。在忍耐,忍耐压力、感情、与一切真正想要的。这样的生活,不!是这样的活着真的可以得到幸福吗?或者是你的忍耐真的可以换来美好的结局吗?我们为了结局去克制的所想得到的,真的会比现在更美好吗?我们不要再活在这委屈的世界里了。变得疯狂吧!不是病态而是思想的解放,带动身体。尽情享受每一场狂欢,感受每一阵清风。你是自己的孩子,请不要再忍耐与委屈,希望你近乎疯狂的活着。

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茉 《世界无理性沉默》

作品阐述: 当你埋头于密密麻麻的生活中,在不经意抬头时,总会见到一些使你产生抽离感的景象。这时候,一种深严的寂静在四周散开,世界陷入了无理性的沉默,没有什么比此刻更能解释生活的意义了。

13

廖国满《images of the nearest place》

廖国满出生于广西南宁, 现在移居温哥华与多伦多工作与生活,因此东西方的文化,人群以及日常也成为他项目的主要灵感来源,其中包括有春风: East Wind; West Wind, 和主角:protagonists 的摄影纪实项目, 涉及群体身份,记忆和历史等主题的探索。

从2018年起,主角: protagonists 利用传统纪实摄影探索中国的西北地区日常生活, 从而回应了当时主流媒体对一些复杂局势片面的报道。自从项目完成后, 他对传统纪实摄影以及主流媒体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有了新的认识。

他最近一次的摄影项目, images of the nearest place, 记录了图像制作的过程。通过探索摄影媒介自带的指示性和癖性与身体感知的关系, 此项目试图揭开艺术创作中抽象概念的幕帘, 记录了概念与作品最终呈现之间的演变. 在日常记录以及结合传统纪实摄影的同时, 他对摄影的广泛兴趣和忠诚度始终不断地促使他探索摄影本质中的复制性, 指示性,举证功能以及它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

作品阐述: 作为摄影日记,它记录了传统暗房摄影以及数码图像的制作。通过探索摄影媒介自带的指示性和癖性与身体感知的关系, 此项目试图揭开艺术创作中抽象概念的幕帘, 记录了概念与作品最终呈现之间的演变。其中包括利用快照的审美为特色从而探索现实与虚构的之间的平衡, 同时深入探讨摄影媒体中的制作过程与感官方面的关系。通过展示装置获得的二三维度错觉, 纸张纹理触感和摄影仪器的缺陷从而审视了摄影,虚幻与现实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日记中, 利用艺术家的主观意识, 感官的体验,文字与图片的结合, 分析与验证了梅罗庞蒂现象学中身体是意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切是现实的观点, 从而确认了现实是结合艺术家的主观意识,创作过程中的感官体验以及摄影物质性并存关系的产物,通过从各种角度分解摄影的癖性, 日记里的照片佐证了一个有自我意识主导性个体的创作过程,以及摄影媒介与现实间的暧昧关系。

14

廖泽楷 《山峦之间》

1995年出生于厦门。2018年毕业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摄影专业硕士。现为高校摄影教师、独立艺术家、Tides End艺术空间主理人。作品基于摄影媒介关注自然环境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作品曾多次展览于国内外知名摄影节、画廊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首都博物馆、北京国际摄影周、富士X-SPACE、杭州公望美术馆、伦敦MIArt Gallery等;作品、文章曾刊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报》、《摄影之友》等。

作品阐述: 我究着自身面对自然山水时作出的机械与情感反应。我用影像展示着自然景物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期望着自然的元素在画面中呈现静谧的魅力。树木是摄影之中永恒的题材,不仅因为它的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也因为在自然景物中,它是“不变”的象征。

我以黑白图像为主,用纯粹的色彩语言勾勒出自然景观的真实样貌。我在拍摄过程中带着一颗感知的心,不论是在故乡的森林还是在国外的土地,我尝试直观、简明地对看到的风景进行捕捉、扫描、转译、编辑。在这样的过程中,真实的风景演变成了内心的投影,再创造和不干预,这两者矛盾却又为一体的表现,呈现在作品之中,犹如“山水”、“阴阳”对立,却又共存。除了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我更力求表现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自然带来的“崇高感”,我希望通过照片使读者能关注到周遭熟悉的景物存在的不一样风景以及在我心中城市化后的山水情感与自然景观之间的碰撞。

以我之个性去碰撞树之个性。

在山峦之间系列中,我将作品分成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的<入山>是对自然景观的探索,同时也是尝试对自然与哲学、文化等相结合。第二个方向的<行旅图>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仙山”的关注与追逐也是一种将传统山水画结合摄影媒介的尝试。第三个方向的<崇林山壑>则是观察并寻找自然中的崇高美学。

1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冬树《阿龙》

男,1996,无业游民,在家务农,喜欢自然,讨厌人类。

作品阐述: 2022年3月14日,上海黄浦,朋友家的小区遭到封禁,我被困在朋友的家里,朋友刚好出门躲过了一劫。家里就剩下我和小猫阿龙。每天唯一的娱乐项目就是和阿龙打架。阿龙功夫很好,而且警惕性很高,随时随地都准备偷袭我。这个作品就正是阿龙偷袭我的有力证据。

16

陆可 《Dejame》

旅居西班牙多年,地中海职业梦想家。

作品阐述:dejame在西班牙口语中意为 别管我,让我静静。作为一个十分需要独处的人,做梦是一种享受。因疫情回国的三年里,莫名其妙人际关系热闹了起来,负担感逐渐加重,在想要被看见又害怕被看见的矛盾心理里,精神世界开始在昏迷与亢奋里反复横条。这本作品集整理于我逃离抑郁的一个月后,就像一场梦,深陷之后跃出明媚的平静,至于下一场梦,等我爬完火山就知道了。

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嘉辉 《小记忆·梁嘉辉图文集》

梁嘉辉 ,香港摄影师 ,曾在北京钱粮胡同经营过驯鹿咖啡 。喜欢旅行,足迹从欧洲到北美,又到雪域高原,喜欢看横街小巷,阅人阅事,用小相机拍下路途中的点点滴滴。

作品阐述: 作品集的图片、文字和版式设计均为梁嘉辉完成。喜欢脖子上挂着相机四处游荡乱看的他,在青年时代曾生活在法国六年,拍摄了不少欧洲的图片。九七香港回归,他回到香港工作的时候又去了拉萨、印度、尼泊尔这些富有宗教神秘色彩的地方。后又跟随家人移民美国,和亲朋话别后,搭上灰狗巴士,去看罗伯特·弗兰克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梁嘉辉曾在法国参加过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工作坊,深受大师的精神感染,用生命来捕捉“漫不经心的感觉”。

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月未漾 《一个上海的春天 LOOKING FOR SPRING》

一个建筑设计师,亦是平面设计师、插画师、空中舞蹈爱好者等等。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中,我想不断地去探索、去阅读、去感受、去创造、去珍惜每一个奇妙的遇见。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认为摄影作品的珍贵不在于设备和技术,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去捕捉生命中那些瞬间的感动。我希望通过照片,去讲述我们的生活、情感和这个世界的残酷与美好,留住那一瞬的真实与我在场的痕迹。

作品阐述: 2022年的四月和五月,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来说如同做了一场不近情理的荒唐的梦。我的照片记录下的是一个你不曾见过的,或者再也不会见到,也不必再见的一个上海的春天。我知道人的记忆没有想象中靠谱,特别是对于一些苦难的记忆,但是往往痛苦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人圭 《现代汉语释义·冲》

广东湛江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艺美术专业。6年人像摄影经验,主拍胶片摄影、CCD数码摄影,致力于以主题为根基,为摄影作品植入内核。

作品阐述:以汉字“冲”为主题,用影像诠释汉字的“一字多义”,选取其中三个释义:1. 用水或酒浇注,水撞击:~刷,~洗,~茶2. 猛烈地撞击:~击,~突3. 不顾一切,一直向前:~刺,横~直撞。具体用意分别为【冲刷】【冲击】【冲刺】

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慧安 《Spiritual tour》

2019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目前生活于辽宁大连。苏慧安的艺术涉及包括绘画和影像在内的多种媒介。关注当今环境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影响,她喜欢用图像语言强调抽象景观的现实意义。

作品阐述: 这组作品受到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影响。利用静止的意象来唤起一种沉思的感觉,并邀请观众探索自己的意识。数字暗房技术创造了一种梦幻的、超凡脱俗的氛围。水泥,金属与有机生物等元素间的对抗强调了日常景观的超现实性质。通过平面与立体空间的转化,讨论了精神片段的构建关系。作品的地点或设定并不具体,因为重点在于心灵的内部景观。作品中使用的柔和色调突出冷峻的蓝色和具有神秘主义的紫色,营造出一种平静而梦幻的感觉,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hadowINred 《银洪长流》

谢卢锋,在网络上通常以shadowINred的身份发布摄影作品。摄影爱好者,目前在上海从事时装行业。

作品阐述: 通过拍摄母亲出生地到陵园的这个路线,来表达家庭中复杂的温馨,以及母亲离开后,剩下的我们所构筑的新的生活。

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一轲 《逃亡颂歌》

1997年出生,2021年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

作品阐述: 2020年春末,难以承受的现实生活驱使我想要逃离城市。我不断的往返于首尔与其周边的郊区,沿着未知,徘徊于无人的地带,亲密亦疏离。缓缓消亡的城市气息、漫无边际的田野、寂若无人的屋宇……自然与人类构建的景观在不可名状的秩序中,相互对抗、又彼此渗透。故事从何发生我不得而知,只是这一切朦胧又神秘的存在又似无声轰鸣,我从而再一次,习得呼吸。

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雪纯《低语 whisper》

发现生活的浪漫本质,探索植物的生命力。作品曾入选半山画廊、Herobook。

作品阐述: 观看、触摸、聆听自然。

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颖 《冰的,喝,请你,没事》

来自湘西偏远的小山城,擅长拍摄带有浓烈情绪而又故事性十足的作品。曾患病导致眼睛睁不开,对色彩、光、局部的敏感,如同生长的一部分伴随创作。作为摄影师,她用浓郁的色彩、美丽又神秘的情绪将我们迷住。镜头里的一切仿佛都藏着情话,惊艳又充满灵气,像90年代的老电影,谁也无法拒绝她镜头下这份复古的情怀。

作品阐述: 零食推车前一个声音对我说:“冰的,喝,请你,没事”。停靠站台的火车。看不清脸的陌生人。人群里递出来一杯酒。鲜红色映在每个人的发丝。朝着光等待落日后的新一轮启程。人与人之间,与宇宙之间,存在无数的巧合。细节,是对安静时刻的鞠躬。

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贤涛 《无中生有》

1987年出生于湖南,毕业于新疆艺术学院,青年艺术家。他以自然为创作主题,通过不同的形式探讨个体意识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其绘画及摄影艺术作品,曾多次在北京、上海及新疆等地展出。

作品阐述: 杨贤涛的摄影作品取材于广袤荒野,并不断在自然的边界之中,寻找生命的新秩序。他的作品以黑白色调为主,沉静的光影与现代文明呈现出反差和疏离。

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一木 《和平过度 》

自由摄影师。现居英国,从事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代表作“和平过度”,“江上记忆”,”不确定”等;”和平过度”曾发表于2022年《中国摄影》八月刊。

作品阐述: 这个项目的重点是我现在就读的地方米德尔斯堡,它位于英国东北部的一个传统工业区。我是2022年2月刚从中国来到英国的,当时中国的疫情还处于严格控制之下,而米德尔斯堡却一副没有经历过疫情的样子。我对这种平静感到疑惑,这与我在疫情肆虐、国际局势动荡时的想法不同,也与我在新闻媒体上看到的“我们可能被卷入其中”的报道不同。随时卷入灾难的漩涡”。

我参观了校园、餐馆、度假村、社区中心、火车站广场、公园、海滩和其他地方。人们似乎不再是环境的主体。“花”是最常见的元素,仿佛是某种“安慰的纪念”; 街道上低空飞翔的海鸥; 马被阳光弄得眼花缭乱; 丢失的杂志和掉落的三明治似乎透露出平静。我把这里想象成杜鲁门的世界,试图以一种略带拘束和神秘的视 角探索这个社区空间,捕捉当下的困惑和迷茫:我们正在经历什么?

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独一 《晃晃》

头顶两漩,走路慢慢的,靠照片留住大部分记忆。

作品阐述: 2018年夏,我淘得一台数码照相机。自那时起,会抽出时间去大自然中吹风晃荡、吸收能量。经过几轮四季更替,捕捉到了一些细小有声的景象,它们轻轻柔柔、任意缥缈。在这里,想谢谢雾和风云、树和小溪、蜻蜓和太阳等朋友们送来的礼物。

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杉宥 《离心力Drive Away》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作品阐述: 还记得那双红舞鞋吗,对,就这样跳吧,跳吧。

2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江鑫 《The stars are the easiest to fall on the night of August 》

1998年生于山西太原,他的工作重点是重现无法探索的自我记忆,经常使用多种手段来创造图像。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受到文学的启发,并通过摄影媒介来进行自我记忆的反思。他于2022年毕业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并入围 Pupilsphere 2022年毕业生展览。

作品阐述: 我的实践回应了童年对于世界的幻想。在出生的头两年里,我只在蓝绿色窗户的房间里与家人相伴,从未接触外界。蓝绿色的房间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永恒但非常微弱的痕迹。童年的百科全书让我不断幻想眼前比星星更远的世界。回忆起那些观星之夜,星星就像河水一样缓慢地从天空倾泻下来。为了重现窗玻璃的颜色和微弱的记忆,我尝试使用数字技术和发光物质,创作了一系列图像,以回应我童年时无尽幻想和眼前无法探寻的尽头。

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博原《我的塔里木》

张博原,创作者、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写作者。

曾获 SWPA 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发现奖”、LensCulture 新锐摄影奖、TIPC 东京国际摄影大赛、亚历克夏基金会摄影奖、Top·20中国新锐摄影奖等国内外奖项,其作品在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伦敦萨默塞特宫、东京国际摄影大展、贝尔法斯特摄影节、布鲁克林画廊、浙江美术馆、PhotoFairs 上海、乌鲁木齐高台当代艺术中心等地展出。

他主要以摄影为⽴足点进⾏艺术创作和工作,致⼒于创作有关“身份”及与家乡新疆之间关系的作品。

作品阐述: “故乡”,是一个在日常语音对话中出现频率较低的词汇,它似乎要在背负着某些东西的语境中才会出现,比如距离、味 道、面容、温度,还有遗憾。把他们加在一起,等号的另一边,可能就是“记忆”。塔里木盆地是我出生之后几乎不曾产生过记忆的区域,以至于难以确认身份的无根之感,让在异国求学的日子变得难熬至极。我与这空缺了的故乡,能以何种程度而联结,也只有将其补全才可知晓。于是我选择南下,去见风物,品风味。于我而言, 摄影除了是一种媒介、一种记录方式之外,它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更接近“记忆”的选择。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塔里木盆地走走停停,用照片给不完整的故乡,建立了一个“记忆库”。而完整故乡,却是在“选择它是故乡”的一瞬间完成的。我曾望着一双见过楼兰故城发现者的眼睛,听他讲述祖辈百年前的探险故事,也曾见过已沉睡三千多年曾美丽动人的空洞双眸,看她的秘密被封入时间。每一只羊的肖像,都通向一个餐桌,每一只未系驼铃的骆驼,都通向一个远方。《我的塔里木》, 是只有我能见到的塔里木,生与死,都是她注定要讲述的故事。

白场艺术微喷作品集征集项目执行团队:梁可颖、和喆、小孙、王春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场 White Field 成立于2017年,是将艺术微喷工作室与摄影画廊结合的新型独立空间。我们致力发现新生的优秀影像艺术家,为其提供专业的技术助力和自由的展览实践场域。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陶瓷一街中段B25号

周二至周六,10: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