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章益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益清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吕派花旦

国家一级演员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在我的印象中,章益清一直是恬静如水,气质端庄,唱起戏来音色甜美细腻,如初绽的丁香花馨香四溢。正如她的粉丝所赋予的“香远益清”这个昵称,听她的唱,恰如淡淡的香气直钻到耳朵里;看她的戏,却像品尝烈酒一般,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023年5月21日,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我在酒店用餐时见到那天穿着一身雪白长款衬衫、竖着长尾辫的章益清。低调且毫不张扬,完全看不出这一天是她的“高光时刻”;从容且青春洋溢,轻盈的步伐中,只看到了她作为一名演员心情中的灵动,和骨子里的纯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益清是一个耐品读、有个性、有韧劲儿的人,也是位拥有独特表演风格和舞台魅力的演员。似乎自从艺之初起,便注定了章益清“不按套路出牌”的特质。11岁,她本以扬琴专业报考绍兴艺校的乐队,却因机缘巧合以演员的身份录取。乐手“变身”演员,迥异的艺术方向,却为她的越剧之路带来了双重“惊喜”。第一重“惊喜”,在于向来倡导文武并重的绍百(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练就了章益清过硬的武功基础,予以自己长远而笃定的回报。2000年,她以毯子功见长的越剧折子戏《窦娥冤·斩娥》参加浙江省越剧青年大奖赛总决赛,凭小翻、倒扎虎、倒提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获得当届“十佳”越剧青年演员。2001年,章益清离开绍百,成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花旦演员。如果说,10年“绍百”的磨练赋予了她戏曲程式充分的外化表达,“浙百”则是她艺术生涯中的又一次“变身”,为她打开一片追寻人物内心情感的世界。2006年,在舞台实践和生活积淀的浸润下,章益清的“斩娥”在爆发中又有内敛,在刚烈中又显柔情,最后,红白两条长水袖如血流般喷射而出。那年,她夺得了“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金奖”。

《窦娥冤·斩娥》饰窦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游与唐琬》饰唐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重“惊喜”,即扎实的音乐素养和敏锐的音乐洞察力,为她的舞台生涯带来无穷无尽的滋养。我曾一度想用“音乐精灵”来概括章益清的音乐禀赋。音乐不仅融入她的每一个细胞,也在她的每一个舞台人物中。除了扬琴,她还将古琴和古筝学成在身,闲暇时间时常感受音乐带来的无限灵感。她深谙音乐语言中蕴藏的精妙,随着不同音乐的性格走入不同人物的世界。在越剧《陆游与唐琬》中的“小红楼”一折中,唐琬在古琴中寄托对游哥的依恋,二人在琴声中互诉衷肠。其实,对章益清来说,古琴的音色与触感早已深入骨髓。在琴声与唱腔的相互帮衬下,她得以真切地沉浸于唐琬的内心情境;在越剧《春琴传》中,章益清饰演的盲女春琴与男仆佐助因三弦琴成为师生,又用三弦琴相互表达爱意,是贯穿全剧的重要元素。她以真实的指法变换和演奏,驾轻就熟地演绎了这位盲女的畸恋。在章益清的舞台上,琴声与角色浑然一体,而角色与饰演者亦身心相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琴传》饰春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益清的唱腔音色清丽、细腻、多情,又略带沙哑,极具辨识度。她尤其善用越剧花旦不同流派的唱腔特点修饰人物,自成一格。茅威涛曾这样评价:“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音质优美,韵味淳厚。”章益清师承吕(瑞英)派,却不拘泥于此,她始终遵循“以情带声”的演唱原则,以最贴合人物和情境的方式处理唱腔。2009年,电影新版《梁祝》启动拍摄,章益清临危受命,与茅威涛搭档,曾经的小书生完美“变身”祝英台。祝英台本是傅派唱腔,而章益清根据自己的声线和韵腔特点,将很多唱段进行创新性的修饰,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傅(全香)腔吕(瑞英)唱”。于是,一个既有傅派的多情激越,又有吕派的多彩花俏,还有王(文娟)派的甜美婉转,灵动端庄中展现不同侧面女性美的祝英台留在观众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山伯与祝英台》饰祝英台

算到现在,章益清的祝英台已历经将近15年的打磨期。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媒体见面会上,她表示希望让观众看到新一代年轻演员用当代的方式呈现“祝英台”。那晚,广州友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原生代和新生代演员共同在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舞台重逢。章益清的祝英台、茅威涛的梁山伯、董柯娣的祝员外、洪瑛的师母……共同“托举”出舞台上这个跳脱活泼的祝英台:她时而娇俏可人,时而狡黠俏皮。男装时,就如我们生活中一位熟悉的“闺蜜”,怀揣无数青春期的小秘密,憧憬着梦想;女装时,好像一位知书达理的古典淑女从画中走出,娴静的外表下,盖不住灵魂里的滚烫与炽烈,为爱燃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达,在梁祝里,自由的灵魂,完美的碎裂,一样能够映照当下,让人产生强大的共鸣。我想如今的年轻人,也有着跳出舒适圈的渴望和直面无奈时的奋力一搏。”祝英台对于章益清而言,已不仅是一个成熟的舞台角色,也是一个将当下观众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结的媒介,更成为她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益清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现场

章益清曾说:“我曾饰演过为了爱情痛苦一生的唐琬,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陈妙常,为了爱情生死相随的祝英台,而春琴却是完全颠覆的。”2005年,属于章益清的“春琴”时代到来了。现代越剧《春琴传》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得者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春琴抄》,是部充满日本文化病态美的虐恋故事。跨越文化,跨越时空,跨越审美习惯,跨越戏曲程式,这不仅是章益清的一次大“变身”,也是越剧舞台的一次“变身”工程。她说:“这是我第一部碰到没有更多传统程式的表演,然而一个侧身、一个低眉都成了舞台表演的符号,甚至连跪膝和转身的力量都成了一种语言表达和情感信息的传递。”除了文化学习、揣摩人物心理、严苛的跪训,为了饰演盲女春琴,她还必须体会盲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用最真实的体验将其转化为戏曲舞台的呈现方式。在“授艺”一折中,春琴对佐助用极端的施虐来满足自身的愉悦,同时传递自己隐秘而强烈的情爱。为此,章益清练习屏息凝神,强迫自己一分钟只眨三次眼,以保证这种近乎于扭曲的情境氛围不受任何微小因素的干扰,将最为极致的情感状态呈现给观众。如今,《春琴传》不仅已成为“浙百”连续十几年常演不衰的经典作品,也见证了章益清的又一次华丽“变身”,更印证了春琴在剧中的一句台词:“要想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入骨之痛,也要咬牙忍受才是。”2007年,章益清凭《春琴传》荣获第1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新人主角奖”、浙江省第10届戏剧界“优秀表演奖”、文化部第12届文华表演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琴传》饰春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2月,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首部“战争戏”——新版越剧《红玉》投入彩排,梁红玉与韩世忠这对抗金英雄的饰演者正是章益清和老搭档蔡浙飞。对于章益清来说,这次的“变身”更具挑战性,她必须摆脱以往熟悉的“仕女图”形象,既要摸索出一条属于巾帼英雄的全新“戏路”,又要完美演绎越剧舞台上罕有的“金山战鼓”,在高难度的现场击鼓中实现情感的爆发。她曾说,“每一次春华秋实,都是一次梦想的未来”。尽管每天练鼓把手指打得淤青肿痛,但她仍“过瘾”地体验着“变身”的过程。随着“红玉”的鼓点,她看到了自己尚未释放出的强大,也看到了“浙百”的责任担当,更领悟到了越剧艺术可以承载的分量。2022年年底,章益清在新编历史剧《苏秦》中饰演的周灵儿,再一次拓宽了她的舞台人物宝库。在她看来,灵儿是她所饰演众多女性人物中唯一“为爱而活”的。她在,是因苏秦在;她活,是为苏秦而活;她死,也是因苏秦而死。她是苏秦的安慰,而苏秦是她全部的寄托。她的价值,就在于用整个生命为苏秦提供一个温暖的港湾。章益清将这种极端付出型的人格付诸于肢体动作和台词唱腔,并找到了灵儿的“爆发点”,即为爱而死,在陪伴了苏秦生命的最后时光后拔剑自刎。章益清把最温柔的爱和最炽烈的情赋予了周灵儿,塑造了越剧舞台上的“这一个”柔弱痴情的侠义烈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秦》饰周灵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章益清同黄金搭档蔡浙飞多次参加《戏码头》等电视栏目录制,亦时常在新媒体平台出其不意地搞怪“变身”,分享带有越剧元素的创意短视频,与粉丝们分享“不疯魔、不成活”的生活方式,影响更多年轻人“圈粉”越剧艺术。她又时常“变身”社会公众人物,在2008年参加四川汶川地震后的“课桌行动”爱心义演,2009年赴台湾参加“两岸心手相连88赈灾义演”等公益活动。2020年,她入选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对象,并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创作演唱抗疫越歌《一旦今生》,在武汉电视台与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滚动播出,为抗击疫情贡献作为戏曲工作者的绵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章益清与蔡浙飞与粉丝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伊朗文化交流演出后合影

2023年9月和10月,章益清随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先后赴伊朗和新疆阿克苏市进行文化交流。在伊朗,她和团队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入乡随俗。根据当地的风俗,除了日常生活,女性即便在演出时也不能将头发露出来,这对于戏曲演员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调和的问题。其次就是舞台条件简陋,很多基本的技术要求无法实现。然而无论在哪里,“戏比天大”都是作为一名演员的基本职业法则。她说,“为了将这次演出中除了‘十八相送’以外‘葬花吟’‘窦娥冤’这样需要头套的折子戏的头发包裹住,我们找来各种丝巾围巾,把林黛玉窦娥的头发全部包裹住了,最后发现在舞台上的效果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龙门客栈》饰邱莫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破次元“出圈”后,章益清和伙伴们都收获了大量粉丝,这也更激发了章益清在新的剧场环境中探索“变身”的更多可能。在《新龙门客栈》中,章益清所饰演的邱莫言戏份和台词都不多,不像女主金镶玉八面玲珑、满台生辉。饰演邱莫言需要在大量的空场中去填充潜台词,“无戏找戏”“临场发挥”,对于演员来说不但是挑战,也绝不是“美差”。然而,“变身”路上的章益清更愿意不走寻常路,甚至愿意尝试冒险。邱莫言这个难演的角色,正是她的菜。自2023年3月《新龙门客栈》在蝴蝶剧场驻场演出以来,章益清仔细捕捉每一天的现场环境、个人情绪、舞台节奏的细微差别,加之环境式戏剧所独有的复杂的舞台设计,包括高度还原的客栈实景和几乎无处不在的明暗机关,这些都对现场表演带来干扰甚至是阻碍。而章益清将这些难题巧妙地转化为塑造人物的工具,抓住每一次在现场的不同体验,将身体的真实感受及时融合在人物中,在表演时做出相应的变化。随着日积月累,邱莫言的潜台词和内心情感日渐饱满,终成就了这部爆火舞台剧中多情、帅气、冷峻,又仙气十足的经典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章益清来说,“变身”的历程还远未结束,时常是出其不意,又总充满期待。她是一个可以有多重方式打开的人,就如一块令人尝不透的巧克力,有无穷多的味道,不知下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尝到的会是哪个口味。但不变的是,无论你尝到的是哪一块,她总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快乐的能量。这位百变花旦的“变身记”不会停下来,我们也不希望停下来。因为,越剧舞台因有这样一位“百变精灵”,总是充满着惊喜和美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百花园”中,也许她算不上是最光鲜亮丽的一朵,但一定会散发着恬淡却持久的馨香,沁人心脾,香远益清。

(作者系《中国戏剧》杂志编辑)

责任编辑 罗松

设计制作 孙竹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