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大多是所谓的庸庸碌碌之辈,不存在太多的杰出才能。即便有人说,人民才是最智慧的,也只是指人民群体,而不是指单个人。那么,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之辈,是不是没有什么发展的希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之辈,并不是没有生产力,也不是没有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人们必须要在杰出人物的带领之下,搞生产,促发展,而不能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可是,杰出人物并非真的那么杰出,而是经过一定的训练、一定的磨炼才成为杰出人物,甚至很多都是自吹自擂,被人们捧到了一定的高位置,才成了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也是人,也由肉身和灵魂组成,并不是天外飞仙,也不是什么超级智能体。就好像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要靠神权统治人们,还要人们绝对服从,弄得很多人不明真相,以为皇帝真的就是真龙天子,有着不一般的命运。其实,皇帝也是人,并不是神。就连现在一些所谓的名人也不是粉丝们的神,而是经过包装的普通人。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名人?当然不是。只有被资本和权力青睐的普通人才能成为名人。他们会从基本的工作做起,参加各种培训,也就变得知识丰富起来,气度非凡,参加一些综艺节目,做演员,都可以迅速爆红。有一些骗钱的专家或学者,能够迅速爆红,却并没有真才实学,实际上还是庸庸碌碌之辈,只不过更善于打着学术的旗号,骗钱而已。

绝大多胡说的人都是庸庸碌碌之辈,而且还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毕竟,他们没有人脉关系,也没有多少钱,指望自己奋斗几乎不太可能成为名人,也不可能成为权贵,就要想办法让下一代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成为大学生,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大学生似乎都是庸庸碌碌的家庭中脱颖而出的,也大多要凭借学习的本事翻身得解放,要改变农民或工人的命运,成为知识分子,而且要成为有钱或有权的知识分子。只是,知识分子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找不到工作,照样会成为庸庸碌碌之辈,除非去考研、考编、考公等,谋求一个似乎正规的出路。但很多研究生院校扩招以后,很多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就更别提本科生了。教育产业化之后,资本已经把教育打造成了赚钱的产业,批量生产大学生,却不管他们就业,也不管他们的道德水准。或许,大学生产了很多庸庸碌碌之辈,只不过没有被人们发现,甚至有人发现了,说出来没人信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农夫嘲笑孔子一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夫子就是这样,现在的大学生也是这样,并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尤其是资本打造产业化教育之后,让很多大学生沦为了廉价劳动力,而不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民间的很多人都有知识,有文化,却并不会获得好的发展,大多都是廉价劳动力,也会成为庸庸碌碌之辈。当然,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庸庸碌碌之辈付出劳动力,但大量庸庸碌碌之辈组成群体才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而对于个体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当庸庸碌碌之辈的群体可以更新换代的时候,个体就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失去了话语权,随时可以被替换。而这种像机器上的螺丝一样随时可以替换的个人似乎成了工业文明发展的“标准件”,成了按照资本和权力指引道路发展的廉价劳动力。人们似乎都受到了资本和权力的影响,成了只会挣钱、消费的人,也成了匆匆过客。毕竟,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消磨,没有太多自由的时间,即便有也要投入做饭,洗衣服,做杂务中,或者直接睡觉,养好精神,接着挣钱。

有没有无功利化的爱情、友情、亲情?似乎并不多见。尤其是当代社会,资本几乎把所有东西都作价出售,也就没有什么道德廉耻的说法了。只要能赚了钱就算是有本事,而不能赚钱,就算是孔子那样的人物,也会被人们贬得一钱不值。其实,人们喜欢无功利化的感情,却往往被资本、权力、世俗观念绑架,不得自由,甚至完全蜕变为功利主义动物,没有利益就不会干一些事,也不会给别人做出什么贡献。似乎大家都是功利之徒,都是庸庸碌碌之辈,也就不会互相诟病,不会互相嘲笑了。

可是,鲁迅说过“从来如此,便对么?”风俗习惯的形成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资本和权力在不遗余力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要通过各种手段刺激人们消费,要人们挣钱就要花掉,而不是存在银行里。于是,买房、买车、旅游等都成了时尚。很多人被这些消费项目套牢,还认为能够赚钱,能够开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庸庸碌碌之辈只是构成劳动力的基本因素,却并不能左右整个劳动力市场,也不能改变资本和权力布局。由此来看,伟大的是庸庸碌碌的群体,而单个人却并不是那么伟大,甚至比较弱势,失掉了话语权,可以被随时替换,也就无所谓高贵和卑贱,高兴还是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