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乐进校园,非遗有传承!南京晓庄学院携高淳民歌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民乐进校园,非遗有传承!南京晓庄学院携高淳民歌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淳民歌

2024.05.11

南京晓庄学院携

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5月11日下午,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青年男高音

郭燕龙博士携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夏小玲,民间艺人孔庆刚、谷顺福,

走进中国音乐学院

举办“非遗进校园”高淳民歌专场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主持。

人物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天彤,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燕龙,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民族声乐)博士,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小玲(图右),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孔庆刚、谷顺福(图左),高淳民歌传唱人。

高淳民歌

高淳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南大门,被称为“江南圣地"。自然环境优美旖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民俗文化极为丰富。区内薛城遗址的发掘证明6300 年前已有先人在此生息繁衍。

高淳民歌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22年的《河上歌》。高淳民歌中的号子、山歌和小调包括了车水号子、打夯号子、拔船号子、龙船号子、插秧歌、耘田歌、牧牛歌、放羊歌、上梁歌、送春、哭嫁歌等。

高淳民间有“出门山歌进门戏"的习俗,历史上5000余首有关高淳的诗词中有大量“歌”的记载,如唐代李白《游丹阳湖》诗曰:“少妇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高淳民歌呈现出个性化、清丽化、多元化的演唱特点,崇尚“以弱为贵”,其演唱在呼吸运用、喉器位置、声带振动、共鸣运用和语言发音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合规律性”和“自洽性”。

高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方文化孕育了储量巨大、独具“清丽、柔婉"又不失“高亢、明亮”特色的高淳民歌,呈现出语言美、行腔美、曲调美、音色美和情韵美的韵味特征,成为苏南地区颇具特色的代表性民歌。

高淳民歌在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讲座内容

张天彤对南京高淳和郭燕龙一行人分别进行了介绍并表示了热烈欢迎。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张天彤与郭燕龙围绕着高淳民歌深入剖析了高淳如何成为多文化融合和传承的重要场所,重点关注了民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特别是通过传统艺术如民歌、方言和乐器等,以及借助当前教育和媒体技术促进文化活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郭燕龙、夏小玲、孔庆刚、谷顺福穿插进行了精彩演绎,现场的同学兴味盎然,沉浸在艺术家们的表演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击现场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现场学生欣赏、学唱高淳民歌并上台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活动让传统艺术走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高淳民歌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年轻一代了解、学习、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2日下午,

在郭燕龙的带领下,

高淳民歌将唱响国家大剧院......

采编:汪世臣 史天存

编委会:周洁 袁靖涵 李倩 舍春 桑迪

栏目主编:周洁

视频制作:《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联合制作:

光明日报《教育家》江苏事业部

江苏教育频道《教育周刊》名校名家行栏目组

南京电视台牛咔视频《新魅力校园》栏目组

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