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法国文豪雨果,曾为圆明园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复原图

雨果笔下的“夏宫”指的就是圆明园,人们常常将东方的夏宫与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希腊帕特农神庙相比较。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法军将圆明园洗劫一空,英军又将圆明园烧为灰烬,整个北京的北郊都被滚滚浓烟笼罩着。

英军牧师罗伯特·麦吉曾经说道:

“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他的语气中不但没有丝毫愧疚,有的竟然是“豪气冲天”与“心满意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英法联军是如何对圆明园施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遗址(现在看到地上的乱石依旧痛心疾首)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当时他们听说咸丰皇帝就居住在圆明园,所以他们的队伍直捣圆明园。

不过,他们并没有堵到咸丰帝,因为就在他们往圆明园进发的前两天,咸丰帝带着人去承德避暑山庄狩猎了。

此时的圆明园还被“重兵”把守,当然了,这里所说的重兵也不过是皇宫中所谓的“禁卫军”,军中要么是纨绔子弟,要么是吃不上饭的老百姓,没有半点战斗力。

生活安逸的他们一碰上英法联军,一触即溃,英法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圆明园。

第一批到达圆明园的是法军,他们第一次见到圆明园的样貌时,被震惊得久久不能回神,因为他们瞬间以为,他们到达的是欧洲的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复原图

眼前的宫殿富丽堂皇,架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东方玉器,光是金银珠宝折射的光芒就让他们无法睁开双眼。

所有的奇珍异宝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都让他们眼花缭乱。

最初的时候,法军司令还曾告诫部下,不能够对圆明园中的宝物进行掠夺,不过,没多久他就管不住已经彻底红了眼的士兵了。

底下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也开始哄抢,英军来到后,也加入了抢夺的队伍,这场残暴的掠夺整整持续了2天。

10月11日,英军再次返回圆明园,开始抢夺剩余的宝物,哪怕是土里丢掉的细碎珠宝,他们也不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遗址

宝物抢完以后,他们甚至将雕花的石墩、木材、房梁等拉走,后来剩余的大型建筑物实在拉不动了,英军干脆一把火烧了圆明园。

这场大火整整烧了3天3夜,几百名宫女、太监在大火中丧生,甚至当时就连在圆明园养身子的后妃也惊吓而死。

一场大火将圆明园化为了一片废墟,当初的富丽堂皇仅在一夕之间只剩下灰烬,再也不复往日荣光。

根据统计,圆明园中被抢掠的宝物约为150万件,这些宝物中上至先秦时期的铜器,下至明清时期的名人字画,统统都没逃脱毒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被烧想象画

圆明园被掠劫的时候,咸丰帝在做什么呢?

当时的咸丰帝在得知圆明园被抢劫以后,不禁气得浑身发抖,他先是惩罚了内务府总管,随后派出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忻带兵前去抵抗。

奕忻确实集结了重兵火速进京对抗,奈何,此时的清军半点斗志都没有,这些士兵原本就是在军中混日子的,没想过真的要打仗。

英法联军几乎都还没发力,清军主动投降,并且跟英法联军谈好了条件,只要他们不再抢夺紫禁城,就会打开安定门放他们入京。

英法联军欣然同意,而这也是紫禁城能够逃过一劫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英法联军入侵

圆明园被焚毁以后,奕忻与英法联军签订了条约,结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很多人都说,圆明园被毁,是因为清军对洋人使用残暴的虐待,这才让他们愤怒,所以他们一气之下发兵进攻北京。

事实真的如此吗?

火烧圆明园之前,还有一个不被很多人所知的细节,这个细节的确是火烧圆明园的导火索,但绝对不是最初起因。

几个月之前,英法联攻陷大沽炮台,派出了共39名人员进入北京谈判,企图逼迫清政府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大沽炮台遗址

最开始,咸丰皇帝派出谈判的代表人物是载垣,此时的清政府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认为自己手中有几十万大军,英法联军一定是害怕了。

于是在谈判过程中,载垣要求英法方下跪行礼,两方起了激烈的争执,清政府一怒之下直接将这39名英法代表囚禁了。

在牢中,他们使用中国独有的酷刑对英法方极尽折磨,并且其中有十几个人被虐待致死,英法联军知道此事以后非常愤怒,这才发兵。

当然了,我们知道,英法联军只是打着“正义”的幌子,真实目的是为了跑到中国来行烧杀抢掠之事。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明目张胆呢?

要说导致圆明园被烧的罪魁祸首,其实要从乾隆说起,因为乾隆的一个举动,害了中国3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英法联军入侵

圆明园是历经三代帝王、花费了 150多年、耗费大量物力、千百万劳动者用血汗浇铸而成的大型宫殿。

圆明园的规模之宏大,达到了中国园林建筑业的巅峰,荟萃了中西合璧的精髓,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康熙时期,最开始只是修建了一个小小的牡丹园,因为康熙很喜欢牡丹,1722年,雍正邀请康熙去观赏牡丹,康熙就是在这里见到了他最喜爱的小孙子乾隆。

这里就是畅春园,康熙帝离世的时候,圆明园还只有畅春园这一个宫殿,雍正继位以后,开始扩建圆明园。

圆明园的设计师是“样式雷”家族,由雍正亲自参与设计及督工,可以说雍正在圆明园的建造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他从畅春园开始,向四个方向扩建,此时的圆明园已经初具规模,而真正使圆明园变得“富丽堂皇”的,则是乾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复原图

我们都知道,乾隆的审美一向是“花里胡哨”,所以他在圆明园的设计上加入了西方建筑特点,还仿照古代很多“仙宇楼阁”的样貌去建造圆明园。

乾隆还沉浸在自己的辉煌统治中不可自拔,但是此时的西方已经开始大力发展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英国开始扩充自己的殖民地。

1793年,英国想要跟中国通商,于是派出了使臣马戈尔尼到北京访问,这一年是乾隆的80大寿。

此次马戈尔尼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想签署一些两国来往贸易的条约,但是乾隆对此不屑一顾。

他自负地认为,自己统治下的王朝已经空前盛大,不仅如此,他还强烈要求西方使臣对他行跪拜礼,并且表示:

我天朝大国应有尽有,用不着与西方蛮夷互通有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马戈尔尼使团访华

因为乾隆的拍板决定,让马戈尔尼这次通商请求以失败告终。我们都知道,康熙时期虽然实行了“海禁”政策,但是也仅仅只是限制了沿海一带的活动。

康熙还是比较喜欢西洋技术的,所以康熙帝曾经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来与外界通商,雍正时期,关闭了一部分通商口岸,好在雍正也对西洋科技有一定的接触。

真正实现闭关锁国政策的,却是乾隆。

在乾隆的认知里,西方始终是“蛮夷”,所以他对西方不屑一顾,却丝毫看不见西方国家正在悄悄生长。

乾隆为了彻底实现闭关锁国,他严密监视在大清遗留下的西方商人,而后将通商口全部关闭,最终只剩下了广州十三行。

尽管这样,广州十三行的贸易往来还要被清政府严密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清朝时期的广州十三行

这样的政策导致中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当西方开始出现枪支、大炮的时候,清朝还在摆弄自己的鸟铳与弓箭,双方差距显而易见。

乾隆死后仅仅40多年,西方列强就将魔爪伸向了北京。

所以客观来说,鸦片战争真正爆发的原因,源自乾隆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还有清政府落后了上百年的发展。

可惜的是,几十年后,当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清政府还缺乏对西方的正确认识。

这并非是所谓的“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之举,而是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敌人,过去的西方的确是蛮夷,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他们早已偷偷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遗址(这里的断壁残垣始终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同治年间,慈禧曾经尝试过修葺被毁的圆明园,但是也只是勉强修葺了一部分,后来八国联军再次入侵,这里彻底成为废墟,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圆明园遗址”的模样。

圆明园被毁,这是赤裸裸的西方侵略者摧残中国文明的见证,也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教训。

最后,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雨果的话: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圆明园遗址

时至今日,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仍旧要牢记,这个教训是中国千千万万同胞的前车之鉴,我们如今要做的就是发愤图强,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