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淮南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轰动了考古界,墓主人基本确定为楚考烈王,是迄今发掘的战国时期楚国最高等级的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王墩墓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三河镇武王墩村的南面,那么,为何叫“武王墩”呢?其实,武王是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个称呼,口口相传伴随音变已不可考证,而“墩”的意思则是土堆,在这里指代高高隆起的坟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在淮南,还有一个更常用的称呼“坟堆”的名词,那便是“孤堆”。

比如楚考烈王的儿子楚幽王的墓叫“李三孤堆”,楚国公子春申君黄歇的墓“黄泥孤堆”,袁术的墓葬“严氏孤堆”,未确定墓主身份的就更多了,如大孤堆,小孤堆,马家孤堆,望坝孤堆,莲花双孤堆,周安双孤堆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粗略查询一下,全国叫孤堆的村子有36处,安徽省就占了30处,占比高达83%,而淮南市又有24处,占了安徽省的80%。

那么,淮南市为何有这么多孤堆呢?

孤堆,其实它的音变词有很多,比如又可写作“古堆”、“堌堆”“固堆”“谷堆”等词汇,他们的一个共同意思都表示隆起的土堆或沙堆,如果我们把所有带“gu dui”的村子在地图上标识出来,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它们集中出现于黄河中下游至淮河流域一带。而且,不同地区的用词均有区别。

比如使用“孤堆”的村名以皖北居多,全国共36个,淮南就占了24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堆村子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堌堆”的以山东、河南交界最多,其中,统计的119个村名中,光菏泽就占了40个。而实际上菏泽带“堌堆”或“堌”的地名可达一两百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堌堆村子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古堆”的全国有223个,安徽省占了一半,共112个,光霍邱县和寿县加起来就占了77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堆分布

使用谷堆的也是安徽、河南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谷堆分布

那么,为何山东、河南、安徽交界之地的“gu dui”这么多呢?

首先,gu dui是中原官话中的常用词,用来表示平地上隆起的大土堆、土丘,因此频频出现于这些地区。

其次,通过地图我们可以发现,这片地区处于黄河中下游,黄河拐弯的地方,是一片冲积平原,也是全国最平的地方,有的地方方圆数百里都难得见一座山,如果在这里突然出现一个大土堆,那么将是一个非常显眼的地标,因此附近的村子就常常以“某某gu dui”来命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这片地区也是咱们常说的黄泛区,上古时期河流肆溢,沼泽遍地,为了躲避水患,先民往往居住在高处,久之,就保留下来了这一个个高耸的“gu dui”。比如菏泽的许多“堌堆”之下往往埋藏着大量的文化遗址遗存,上至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发掘出了很多遗物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gu dui”的形成因素就是古墓的封土堆了,也就是坟堆,鲁豫皖交界处地处中原核心区,历来就是华夏版图的中心,争夺的焦点,所出的皇帝和达官贵人不计其数,它们死后往往墓葬的规格等级较高,封土堆历千余年而尚存,因此也就形成了众多的“gu dui”。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有淮南,说是淮南,实际是以寿县为中心的地区。

我国有几大古墓集中分布区,比如关中平原,周秦汉唐在这里建都,留下了无数古墓,洛阳北面的邙山,定都洛阳的朝代也很多,皇族大臣死后一般葬在北面的邙山之上,有古墓数十万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州,作为南北要冲,古墓数量也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汉墓,两汉时徐州是刘姓封国楚国的国都,汉朝流行厚葬,各种汉朝大墓遍布徐州周边。

荆州,曾经是楚国的国都,时间长达400多年,因此荆州境内楚国大墓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荆州西部的八岭山古墓群,山上古墓遍布,有楚国墓葬和历代藩王墓葬,光有封土的就有数百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地区也是古墓较多的地区。淮南的寿县古称寿春,寿春是楚国最后的国都,虽然只有短短的19年,但楚王及王公贵族均葬在了这里,留下了不少古墓,另外,寿春还曾经是多个朝代淮南国的国都,同样留下了很多古墓,如淮南王刘安墓等。

那么,楚国为什么要迁都寿春,它的地位又有多重要呢?

从战略地位上看,寿春位于淮河南岸,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历来都是南北拉锯的战场,北方要夺取南方,必然先夺取淮河,而守江必守淮,南方要防备北方,淮河是最先防守的地方。

从战略位置上来看,寿春位于淮河中游,是淮河防线的中心。它的上游是颍河,下游是涡河,这两条河流都是北方进攻南方或者南方北上的漕运河道,是需要重兵防守的地方,在这里修筑了正阳关和涡口城,寿春则居中策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寿春以南则是东淝河。古代,从寿春沿东淝河南下,然后经巢肥运河进入南淝河,之后经巢湖和裕溪河可进入长江,因此,寿春是扼守这条沟通淮河和长江水道的关口,当然,合肥作为这条南北水道的中心,同样非常重要。

从地理地形上来看,寿春城的北面是八公山,矗立于淮河之南,居高临下,可设关驻守,城池的北面紧邻淝水,引淝水为护城河,而寿春城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再加上天险淮河,山、水、城构成了三道防御体系,对不善水战的北方政权来说,骑兵优势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楚国迁都寿春,一是为了避秦国风头,二则是因为寿春举足轻重的地理位置。迁都后,寿春城仍称为“郢”,这里也成为楚国最后的都城。而且,今天在地名命名上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我们搜一下带“郢”字的地名,会发现90%以上的地名都集中在安徽,据说楚国亡国之后,为了不忘故国,楚人就把自己所在的地方称作“某某郢”,成为今天一大独特的地理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郢为村名的分布区

寿春的地位,在东晋南北朝时达到巅峰,是南北政权反复争夺的焦点,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当然,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有了一条更加便捷的南北水运通道,淮河的重心开始东移,巢肥运河逐渐淤塞,寿春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了,一路从国都、军事重镇变成一个小县城,旁边的淮南因煤矿崛起之后,最终并入了淮南。

不过,2023年,新的江淮运河全线贯通,成为继京杭运河之后的第二条南北水运通道,这条迟来千年的水道,借助寿县历史古城的地位,武王墩古墓的发掘,淮南将焕发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