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前夕,旧书网的一个店家,发来短信,说他的店要转手了,剩下的书打四折。

这家书店之前曾经在那里网购过书,这大概是这个店主发短信给我的原因。

买书这种恶劣的习惯,有一种上瘾的性质。我个人的体验是,如果熬住了不买书,那么,能够几个月不光顾一下网上的书店,也就能够取得决不下单买一本书的成就。

但一旦开了头,便一发不可收,会引发一种恶性的购书瘾的喷发,挡也挡不住,从而形成连琐反应,会下单买来一堆堆的书。

这也说明了买书具有阵发性、传染性、热病性的特征。

这个店家的短信,使我被打入深海的购书欲,犹如火山一般喷发了。

于是,在这个店家一连下了好几单,把之前想买的书,都给点进了购物车。

还把之前家里的缺本书,能够找到的,都给圈进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看到有一本是作家海笑的小说《部长们》,就不由自主地点进了购书单中。

很快,不到三天,这一堆书便发过来了。

这家书店在云南,从云南到江苏,竟然能够如此快捷,确实有一点意外。

打开《部长们》的扉页,大吃一惊,这竟然是作者海笑的一个赠送给熟人的签名本。

扉页上的签名内容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珍兄、凤珍嫂:惠存指正。

海笑签名的日期是1991年10月。

查了一下,海笑原姓杨,那么,这本书的受赠者“杨珍”,应该是他的一个家族的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查了海笑的文集,还真没有找到有关杨珍的信息记载。

这本书的价格3.5元。

到旧书网上搜一下,海笑的签名本很便宜,作者的另一部小说《织女和书记》只要五元。

《部长们》的签名本,在网上最便宜的也只有十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家里还有一本海笑的签名本,便费了一点功夫,从书架上把这个签名本找了出来。

之前有一度时期,加入了一个签名本爱好者群,群里每天交流的都是签名本的收藏。群里面,还有一种专门代签的业务。那就是各地的书友,如果当地有作家签名活动,就有人承担代签业务,一本书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上一点劳务费,当时的价格一般是五十元,然后就能够得到一本作者的签名本了。

在旧书网上,还曾经展览过签名本的收藏。受到这个影响,我当时也在旧书网上购买过几本签名书。

当时,在苏州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作家陆文夫去世之后,他的藏书流落到旧书店里,所以,苏州的这家旧书店里,有不少陆文夫的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到其中有一本书,是海笑所著的《青山恋情》,是海笑赠送给陆文夫的,觉得这本书挺有意义,把江苏的两个知名作家的相交相知经历,浓缩到这个签名本里了,便下单购买了这本书。

当时购买的价格是3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到书后,这本书非常干净,想到陆文夫也没有阅读过。

这给人一个残酷的经验,那就是自作多情的赠书,完全是把一腔热情,扔到了冰冷的水里,根本激不起一点温暖的回应。

所以,很多签名本,在受赠者那里还没有被焐热,就被受赠者当垃圾抛弃了,然后出现在市场上,任人宰割。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人亡政息,爱书者离开了人世,满屋子的图书成了后继无人的无业游民,家里的人早就看不惯满屋子鸠占雀巢的书籍,一旦书的主人不在人世了,那么,他的那些图书也应该跟随着主人,扫地出门了。

我买到的这本海笑赠送陆文夫的书,就应该属于这种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陆文夫去世后,一直有一个传闻,就是陆文夫的图书,被他在《苏州》杂志的同事给搞去了,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书,而把剩下的图书当成废纸给卖了。

后来我还给这个传闻中的陆文夫的同事在网上的微博里发过信息,求证过这件事,他还慎重地作了回应,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他说他从来没有接手过陆文夫的藏书。

也许他说的是事实,因为显然,处理陆文夫的藏书,最可能的主导人是他的家族中人,而不可能是一个外人。

但陆文夫只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还先他而逝,因此,这些藏书在家族里不能不说存在着继承者无人的尴尬境地。这可能才是这些藏书流入市场的原因。

我买到一本海笑赠送陆文夫的藏书,也不过是受当时签名一族的影响,而做出的一个小热昏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无意中再次买到了一本海笑的签名书,确实有一点出乎意料。

这家旧书店在云南,海笑的赠书,竟然流落到云南的旧书店店家,这个曲曲折折的里程里,一定有着什么传奇一般的故事。

只是书散了,云集在书里的温度也就烟消云散了。

但是书上留下的签名,还记载着曾经有过的交往,交往中的关注与暖意。

这份暖意,相隔多少年,我还能从书页中感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使我觉得意外地得到这本签名本,还是有价值的。这也算是购书过程中的一点小小的意外,一个微不足道的奇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