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8月29日报道 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浪潮正向纵深演进,追“潮”已经成为了汽车人的新常态。8月29日下午,2021中国汽车先锋论坛正式举行。本次论坛以“观·潮”为主题,聚焦行业热门话题,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观点碰撞的同时,阐述出他们对产业大潮的新看法。

论坛现场的话题,第一个环节讨论的是融资潮。2021年,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成为资本的热土。小鹏、蔚来、零跑、比亚迪、恒大、合创、法拉第未来等纷纷曝出融资进展。还有一些科技公司,像图森未来、智加科技、文远知行、禾赛科技、纵目科技、小马智行等上市或融资新闻不断被披露。那么,这一波融资潮,究竟是资本的虚火还是需求的爆发?

本环节的嘉宾主持人是:投中资本董事总经理 佘立斌先生。佘总在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行业拥有丰富的跨国公司管理和投资经验,曾主导了多起行业知名投资项目。

话题讨论嘉宾是博世中国及亚太区企业传播与政府事务副总裁蒋健,威马汽车集团战略运营副总裁梅松林,一数科技汽车事业部总裁宁述勇,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赵芳成,武汉北斗集团汽车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杨超。

蒋健:在博世中国已经8年汽车行业快25年,主要是做市场、营销、品牌、政府关系这方面的工作。

梅松林:来自威马汽车,我是19年2月份加入威马汽车,在这次是在乙方,开始在了一年半的首席数据官后,在今年2月份开始做战略官。

宁述勇:一数科技,我是专注激光交互,在玻璃、在墙面,在空间,公司三个业务,一个是消费类电子,现在给某品牌做的双11就上市了,这也是电视颠覆的一个产品。第二类是汽车,是我在负责,主要做汽车的包括车内投影,以后的前挡风玻璃变成一个屏幕。第三是轨道交通,车窗可以变成一个屏幕,包括大飞机,飞机里面有很多内舱的投影,是一个科创企业,是海尔和小米投资,我是去年7月加入。

赵芳成:来自江铃汽车,是跟福特的第一家合资公司,我们公司在以前是专注于整个的轻型商用车的产品开发和涉及一些营销工作,现在也在发展乘用车部分,我们希望实现商用车和和乘用车的共同发展。

杨超:来自武汉北斗集团,是一个投资公司,有自己的整车厂,也有自己的相关的零部件公司。

关于融资这个话题讨论环节,讲资本现在目前在市场上对于新能源汽车非常的热衷,大家非常的热门,但是这个行业现在是因为资本的推动,还是整个行业已经有了一些底层的变化,看看是底层的逻辑的变化在哪里?在消费者这端是否也是看到增长的,变化在哪里?

梅松林:

就新能源汽车来说,有两个节点非常重要,第一是2019年年中国家出台新的政策但幅度降低补贴政策,从此以后市场的驱动力从以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驱动了。接下来的发展一方面是迅猛的,第二方面是可持续的。尤其是今年的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最近几个月纯电动在乘用车市场是10%以上,今年翻了一倍,电动车的普及到第二个快车道。第二个节点是正在发生的,新能源市场正在向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如果看看数据就知道,从今年3月份中端市长的,A级车市场,或者10-25万中间市场发展速度,无论是A级SUV还是轿车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市场已经从哑铃型向纺锤形转变,一边中间市场突起了,智能汽车从边缘会走向中间市场。今年可能是10%,可能一到两年可能达到节点16%,我们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来,真正电动汽车的市场的拐点的到来。

赵芳成:

在过去一两年里我们发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一方面整个地方性的政府的支持作用明显,现在更多是对于政策的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商用车拉动非常明显。上星期江铃做了一场活动,一个轻型的商用车一天签单100多台,一般是个人用户买的,因为政府出台了特别利好的政策,商用车可以进城。

第二是对于新能源比较明显的公共事业单位对新能源的需求是非常迫切和明显。像大家知道的民航领域,烟草行业,电网领域,都运用了大量的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的新能源的需求量和释放作用非常明显。

蒋健:

博世中国对未来的看法,最终的终局是电动化、新能源化或者是轻能源化,但是这个时间什么时候到来?我们认为这个过程时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博世中国有一个预测,我们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里面还是有70%的车是有传统内燃机的,并不是说新能源车只有30%,只是说没有传统发动机的车30%,新能源可能有的混动插电等等,这个比例怎么切,但至少在车里面还有内燃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说会共存,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我们叫技术中立。什么叫技术中立呢?就是说现在有的时候是说电动化,电动化有相当多的好处,比如说能够减碳减排放,但是也要看电能的获取,如果说电能比如说是用煤炭获取的,其实在减碳方面的效果可能未必好,我们一直认为传统的内燃机还有很多潜力可挖。这是第二。所谓技术中立还有一点,是不是可行?因为如果说你要通过超量的投资,将有些技术,从无到有,能够做出来,但是不考虑经济效果,这也是不现实的。技术中立是我们一直秉持的原则,我们一方面积极布局新能源,我们在新能源的技术方面有很多布局,包括这些都进入了中国,比如说48V技术,我们不仅仅开发这些技术,而且把这和技术量产带到中国。一方面在新能源上布局,我们不单单是电动车,我们在轻能源方面也做了一些布局,尤其在商用车的领域可能是轻能源车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块,在新能源板块,博世中国积极的布局,但是我们然为传统内燃机会很长时间会和新能源车共存,我们本着中立的原则还是继续在做传统内燃机的挖掘。

宁述勇:

一数科技作为科创公司,已经成立五年,已融资5亿多元,之前用汽车融资比较容易一些,关注度比较好,从未来的布局来看,我倒认为能源驱动只是基础建设,真正的用户价值在智能化上。

中国汽车是有机会的,因为西方对互联网的接受没有那么高,对人脸识别没有要求那么强,但是这一轮在中国的智能化的应用方面中国的品牌快人一步,我认为至少领先欧美企业主机厂一代产品。在未来的两三年能够抓住这个窗口,可能中国就有了一个非常强的立足点。

做智能化的公司来讲,我们主要聚焦在智能化,做的是视觉的东西,不驾驶的时候完全可以当一个屏幕播放,可以做到4K,做的东西虽然小众,但是这块在未来的发展潜力蛮大。

一数科技做视觉的东西,主机厂愿意投资,希望能够让中国品牌在智能化上抢占先机。

杨超:

现在如果认为我们的投资已经足够,如果还是虚火,我认为这个话说得太早。美国国家环保署公布了一个新能源汽车的能耗的数据,每百英里的能耗,在2017年有一辆中国自主的品牌的汽车比亚迪E6,那个时候在前十名前20名,实际上看不到一流,在最近的美国环保署公布的电动汽车能耗里面,前20名都是特斯拉的产品,是不是我们把我们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组装起来就能够做成我们想要的电动车,这是有差距的。

北斗集团在2016年前投了一个主机厂,是一个小众产品。全年的产量大将1万辆左右,16年前北斗集团开始投电动汽车,集中在商用车,特种商用车,那个时候我们研究的特种作业商用车每天的行驶里程不35英里,有限定的区域,很好的充电条件,在现在来看我们这样的投入是成功,因为我们不需要任何的政策补贴,和依赖就能形成自己的产能和销售。

我们的内燃机的销售在50多100万人民币之间,我们的特种车,电动特种车,而且在限定区域里具备自主驾驶能力和销售的也在这个区间。

基于这两点,我们刚刚签下了底特律的一家电动汽车设计公司,同时我们还签了底特律的一家第三方测试公司,如果在电动车这领域里有独立的第三方提供设计服务,地提供验证服务,我想能够对行业里面,至少对我们自己有足够的促进,北斗集团既是一个投资者,也是一个行业参与者,所以我们认为现在这个行业的投资才刚刚开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