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代州飞狐之地(现今的山西灵丘),诞生了一位名叫李存孝的猛将。他原姓安,名敬思,身为突厥族沙陀部落的后裔,血液里流淌着战斗的基因。唐末五代的烽火岁月中,李存孝的名字如彗星般耀眼。

身为晋王李克用的得力干将,李存孝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更是李克用“义儿”中的佼佼者。因排行第十三,人们称李存孝为“十三太保”,而在这十三太保中,李存孝的名声最为响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当谈及古代猛将,人们总会说起“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里的“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而“李”便是十三太保李存孝。历史记载中,李存孝在战场上如猛虎下山,无论率领骑兵冲锋,还是随李克用解救陈、许,驱逐黄寇,他都未曾尝过败绩。

传说李存孝率领十八骑勇闯长安,虽然这仅仅是野史的夸张,但也足以彰显他的勇猛。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的英勇形象与《说唐传》中的李元霸不相上下。李元霸能够狠捶天下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李存孝同样能够吊打排在第二的王彦章、邓天王等人。

李存孝的力量之大、战斗之勇,使他与项羽齐名。后人有言,“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他们的英勇仿佛能撼动天地,若天有把,地有环,他们定能提起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存孝如此生猛,他的师父是谁呢?在《残唐演义》中,明确提到过。李克用刚刚遇到李存孝(那个时候还叫安景思)时,李存孝说过。

李存孝,表面看就是个贫寒的牧羊人,俗话说穷文富武。李克用满心疑惑,不禁询问:“你这般武艺,究竟师承何处?”

李存孝娓娓道出其中缘由,原来在不远处的太极山,隐居着一位老道,远离尘世纷扰,潜心修道。老道发现李存孝天资卓越,力大无穷,便将其收为弟子,倾其所有传授武艺。还送给李存孝一柄神兵,那就是禹王神槊。那么,咱们的问题来了,这个老道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老道就是隐居的澹台誉。澹台誉,字端勖,直北大帅,被封为燕国公。残唐时期,人们称他为“银枪大帅”。澹台誉归隐铁笼山后,更被尊为“银枪老祖”。

枪法之祖,名不虚传。早年,澹台誉在山东临清罗家集师从罗谏,骑的是铁脊银鬃的逍遥马,手持重达八十斤的八宝亮银枪。他不仅枪法炉火纯青,还有家传的笔砚挝法,威力惊人。

澹台誉性格豪爽正直,对名利看得很淡,长期镇守直北边关。然而,晋王李克用在玉石楼一事被贬,让他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于是辞官归隐铁笼山,自称“铁笼山人”。在那里,他收了个了不起的徒弟——十三太保李存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澹台誉看中了李存孝这个孤苦的孩子,决定将自己的武学心得倾囊相授。澹台誉不仅教会了李存孝一套运气之法,更是将家传的三十六路霸王槊法和先祖留下的八百斤禹王神槊传给了他。

这一切,对于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李存孝来说,无疑是一份难得的奇缘。李存孝没有辜负师傅的期望,他练槊刻苦,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和神力相助,短短三年内,他的槊法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崩、磕、抡、劈、扫的克敌招法,还是撩、拨、旋、圆、化的巧招,李存孝都运用得游刃有余。俗话说一力降十会,招式再巧妙,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仍然是花架子。

经过一番苦练,再配合李存孝的万斤之力,他的槊法无人能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力已经不在师傅澹台誉之下。

然而,澹台誉对李存孝的教导并未止步于此。澹台誉深知,一个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武艺,更要有武德和智慧。空有一身力气,没有头脑,那岂不是无脑莽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艺有所成就之后,澹台誉开始传授李存孝兵法、韬略。自古以来,为将者,不仅要勇猛善战,更要懂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李存孝在谋略方面的天赋,远不及他在力量方面的天赋。而且,李存孝一看书就犯困,一拿起禹王神槊就精神抖擞。

但是,在澹台誉的管教之下,李存孝只能老老实实看书,研究兵法、战阵。经过很长时间的苦修,李存孝学会了练兵与奇袭之法,更掌握了一百零八种阵图的摆破之法。看着爱徒学会了自己的本领,澹台誉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