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初期的摇摆不定

法国阿尔及利亚渊源颇深,从地理位置上看,两国分居地中海两岸,航运、贸易来往较多。

1827年4月29日,侯赛因德伊法国领事瓦德尔因为拖欠的粮款发生争执,侯赛因德伊用自己的扇子打了法国领事,史称“扇击事件”

由于查理十世此时疲于应对国内的政治困境以及希腊问题,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当时只是派出舰队封锁阿尔及尔,提出德伊道歉,开放港口使用权和珊瑚特许经营等要求,22个月的谈判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30年2月,为了缓解国内政局压力,查理十世政府决定派遣军队远征阿尔及尔

7月5日阿尔及尔摄政府与法军签订了《法国政府与阿尔及尔德伊关于移交城市及要塞的协定》

自此,法国开启了在阿尔及利亚长达132年的殖民统治

虽然成功占领了阿尔及尔,但此时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及利亚的影响力远远不够。

首先,占领初期,法国势力尚未深入内陆,仅仅占据了几座阿尔及利亚的沿海城市

其次,法国本土的政客对是否要长期占领这块陌生的土地存在分歧,如何管理这块北非土地亦未有定论。

再次,在占领初期,阿尔及利亚境内存在若干抵抗法国侵略的武装力量,法国军队疲于应付。

直至19世纪70年代,阿尔及利亚本土的武装斗争才暂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占领的最初几年,对于是否长期占领阿尔及尔,法国本土的政客们依然存在分歧。

许多法国政客都反对长期占领阿尔及尔。

他们的主要理由是:首先,参照之前法国在美洲领地印度的表现,不少政客认为法国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殖民者。

其次,从经济方面考虑,法国本土的大商人担心阿尔及利亚的商品会冲击法国本土市场。

再次,从国防安全角度看,在本国乃至欧洲安全局势紧张的条件下,一方面派遣大量军队驻守海外需要大量的军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保护法国本土。

相反,支持占领阿尔及尔的人认为,它是一场伟大胜利带来的战果,涉及国家荣誉,不能轻易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分歧在法国远征军中亦广泛存在。

常驻阿尔及尔的法国将军们提交的报告都不尽相同,克洛塞尔(Kloessel)认为只用少量人力、物力即可占领该地区,这一地区是可利用的财源,而其他几位将军则对长期占领持悲观态度。

为了对非洲问题有明确的看法,新任内阁首相苏尔特1833年成立阿尔及尔委员会,负责调查阿尔及尔问题。

经过三个月的调查,委员会一致反对放弃阿尔及尔

1834年7月22日,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将当地的最高行政管理权军事指挥权交给一名总督,另外成立委员会协助其工作,自此,法国正式将阿尔及尔定位为北非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装反抗与军事征服

为了抵抗法国殖民者的侵略,当地的居民进行了顽强的武装斗争。

在东部主要由君士坦丁贝伊领导抗法斗争,但随着1837年君士坦丁的陷落,贝伊领导的抗法斗争随之告一段落。

西部抗法斗争的领导人则是阿卜杜·卡德尔

卡德尔领导的反抗规模最大,战果也最为丰硕。

1808年,阿卜杜·卡德尔出生在马斯卡拉的哈希姆氏族,其血缘可以追溯到穆罕默德的长子哈桑。

卡德尔的教育经历可分为三个时期:幼年时期,卡德尔在父母的教育下系统的学习了《古兰经》(theQuran)和圣训以及卡迪里教团的苏菲主义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时期又跟随父亲的好友艾哈迈德·本·塔哈尔学习世俗知识,主要学习了伊本·泰米叶、萨利安、伊本·赫勒敦等伟大伊斯兰思想家的观点,也阅读了被翻译为阿拉伯语的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的著述。

青年时期完成朝觐之外,卡德尔又系统的了解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对欧洲与阿拉伯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此外,在大马士革,卡德尔师从著名谢赫哈利德·纳格什班迪进一步学习苏菲主义哲学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卡德尔掌握了丰富的宗教哲学知识,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宗教观,这对于他在部落群体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十分重要。

第三个阶段的学习,塑造的是卡德尔的世界观,这让阿卜杜·卡德尔拥有了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宏观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在抗法斗争,尤其是在谈判中表现出的智慧与这一阶段的学习有莫大的联系,再加上其强健的体魄,勇敢而坚毅的内心,1832年24岁的阿卜杜·卡德尔被拥戴为埃米尔(Amir)。

自此,阿尔及利亚的西部地区成为了卡德尔的势力范围。

同时,卡德尔发起了一场针对异教徒的圣战,(Jihad,也可译为吉哈德)。

1833年5月在特雷姆森战胜法军后,卡德尔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对卡德尔发动的圣战,法国政府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也有法国官员想要通过谈判将卡德尔拉拢过来。

1834年2月,法军驻奥兰指挥官与卡德尔签订《德米歇尔条约》,德米歇尔起草了两份文件,第一份文件是写给法国政府的,声称法国对奥兰地区拥有主权,而第二份文件只用阿拉伯语写,承认阿卜杜·卡德尔对阿尔及利亚三分之二的领土拥有主权

除此之外,在两个版本的条约中,法文版本传达出的信息是埃米尔同意接受法国政府的管辖,而他自己则被任命为几个部落的贝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阿拉伯语版本中,双方是平等的,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

文本表达的模糊与不同极大削弱了条约的约束力,不久双方战火重燃。

1837年埃米尔又同法军签订《塔夫纳条约》,该条约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根据规定,卡德尔掌控了阿尔及利亚约三分之二的领土,自此,其领导的埃米尔国家势力达到顶峰。

但是由于双方对分界线措辞有所分歧,事实上该条约也失去了效力。

1840年12月29日,毕若(Bugeaud)被任命为阿尔及利亚总督。

与其他被卡德尔击败的总督不同,无论是对阿尔及利亚的军事征服还是垦殖与管理,毕若都有自己的看法。

军事征服方面,他增加了部队的机动性,组织小股巡逻队不断进行扫荡,让卡德尔的部队没有休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采取“焦土政策”有计划的对卡德尔据点的农作物、水源、牲畜、军火库等物资进行破坏。

到1842年初,卡德尔的主要据点赛义达、马斯卡拉、特雷姆森等地都被占领或摧毁。

在殖民地垦殖与管理方面,毕若提倡使用曾在此服役的退役士兵在此进行垦殖。

因为他们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又了解一些阿拉伯知识,十分适合就地对殖民地进行开发。

1843年,战败的卡德尔为了继续进行圣战,前往摩洛哥避难。

随后法国政府向摩洛哥施压,卡德尔遭到驱逐。

1847年12月,卡德尔在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两国的边境地带投降。

在历时15年的抗法斗争中,首先,作为将领卡德尔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与智慧的头脑。

他的抗法斗争是所有抗法斗争中最为成功的,武装斗争初期多次挫败法国军队,鼎盛时期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全部领土的三分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作为埃米尔,他也进行了建设现代国家的尝试。

作为殖民早期抵抗法国侵略的杰出人物,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辈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

最后,作为一名宗教领袖,其所有的斗争都是在圣战的名义下进行的,具有极强的宗教动机和凝聚力

1962年6月民族解放阵线召开了的黎波里会议,在会上人们将卡德尔定位为阿尔及利亚国家元首和抵抗运动的缔造者。

卡德尔投降之后,法军又用了大约十年时间征服了卡比利亚(Kabylia)。

法军对卡比利亚的远征始于1846年,1851年卡比利亚部落爆发了法反起义,起义持续到1857年,最终被法军镇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十余年,阿尔及利亚境内并没有出现大规模反抗法国殖民者的军事行动。

1870年,阿尔及利亚军政府倒台,卡比利亚地方首领毛克拉尼(Mokrani)决定借此机会进行分裂活动,以期为自己谋求更高的地位。

1871年3月14日普法战争结束后,毛克拉尼正式发动起义

这场起义并没有持续很久,1872年初,法军彻底完成了对起义的镇压。

作为失败的代价,毛克拉尼被杀,法国人侵占了大片卡比利亚地区的土地,并剥夺了该地的自治权。

至此,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军事征服正式告一段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