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铁项目呼兰河特大桥正在进行架梁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现场。图片由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提供

□本报记者 杜清玉

5月,龙江黑土地虽然已从冰封中“苏醒”,但昼夜温差依然较大,在哈(尔滨)伊(春)高铁的建设现场,夜里气温只有4摄氏度左右,在建的近25米高的大桥上依旧冷风呼啸。

哈伊高铁地处高寒地区,起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终至伊春市小兴安岭腹地,是我国在建纬度最高、全线所处地区全年温差最大、首条穿越多年岛状冻土区的高速铁路。

即便是如此环境下,哈伊高铁工程建设仍在按计划平稳推进,甚至还通过创新工法延长了1个半月的有效施工时间。

优化施工方案,改进装置设计

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呼兰河上融化的冰排顺流而下,撞上桥墩的瞬间便被轻松分流,成功减少了对桥墩的连续撞击,这背后破冰体的桥墩设计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建设团队对传统的破冰体进行了创新改良,将桥墩与冰凌的接触面调整为锐角,并将混凝土与墩身统一浇筑,桥墩破冰器包裹在桥墩外,使尖头迎着水库放水的方向。这种经过改良生产的一体式锐角混凝土破冰体结构,不但减少了受力面积,有利于分流冰块,减少撞击对桥墩的损伤,而且整体性更好,有利于减少破冰体的松动以及破冰体与桥墩之间的开裂。”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哈铁项目总工程师任广聆说。

面对低温天气,“争分夺秒”是这片高寒冻土施工的关键词。为了合理安排工期,项目团队从河南调用了6套特制钢板桩。“这种桩强度高、尺寸大,专门用在涉水较深的桥梁,现在我们用6套同时投用在呼兰河特大桥,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任广聆说,由于春天冻融期和雨季下均不能施工,路基建设时间很紧张,建设团队通过重新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单机三排三列打桩顺序,效率提高了一倍。

搭建智能化保温棚,创新保温方式

在哈伊高铁庆安至铁力段工程建设现场,一榀榀桥梁正在建设工人和机械的默契配合中有序“归位”。“我负责的范围内一共需要369榀桥梁,目前已经建造90榀,预计今年10月底就完工了。”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哈铁项目一工区技术负责人王晓宇说。

制作桥梁要使用钢筋混凝土,可在黑龙江冬季的高寒天气下,混凝土凝固成了一个大问题。“严寒天气下,冷空气看似把混凝土冻结实了,但温度上升后就可能变成废渣。保证工作环境在10摄氏度以上,才能真正实现混凝土凝固,保证制梁生产。”王晓宇说。

如何能保证混凝土凝固?建设团队从蔬菜大棚中得到了启发。“我们用保温板搭建了16个保温棚用来制梁,并在大棚里安装了智能温控器,智能化保温棚可以自动调节棚内温度,就算室外是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大棚内也能每天生产一榀桥梁。”王晓宇说。

不仅如此,在棚里制梁过程中,加热和保温也尤为重要。因此,建设团队在正常制梁施工的基础上新增了模板预热、蒸汽养护和覆盖棉被三道工序,来提高加热和保温效果。

桥梁架设仍需要高温。桥梁下落到桥墩上的垫石后,需要灌浆料,以保证架设牢固。王晓宇说:“我们采用40摄氏度的温水与早强型灌料,搅拌完成后进行灌浆,再覆盖保温毯和棉被来保温,直至达到设计强度。”

破碎锤砸冻土,精准放置护筒

在安邦河特大桥畔,一座座桥墩如雨后春笋般成排矗立,而就在两个月前,这里的冻土还未融化。

哈伊高铁安邦河特大桥全长22.12公里,有5400多个桩基。建桩位置都是稻田,一到冬天,稻田里的水土冻结在一起,很难开展作业。冻土埋桩成为了项目建设的又一大难题。

“我们用破碎混凝土的破碎锤,在冻土地区进行桩基施工。原来用挖掘机挖冻土7个小时才能打下一个桩,现在先用锤砸碎再挖坑,4个小时就能完工。”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四公司桥梁工程师赵宇翔说。

把冻土破开后,下一步就要精准放置用于桥桩定位的护筒。“钢制护筒里需要灌注护壁泥浆。”赵宇翔说,在这个过程中,泥浆的温度需要严格控制,这需要测量人员及时检测护筒位置并进行调整。

目前,哈伊高铁安邦河特大桥已经完成了5100多个桩基的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剩余桩基的施工,预计6月份全部完成。

据悉,哈伊高铁是哈大高铁向黑龙江中北部地区的延伸,是省内中北部地区客运主通道,是我省“一核一横五纵”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250公里,预计2026年10月全线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