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的子品牌乐道,明天就要发布首款车型L60,图片和动力参数都曝光了,我来解读一下它的智驾系统。

乐道L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道L60

1、智驾定位:强于普通车,低于蔚来。

乐道作为蔚来的子品牌,它的智能化能力,肯定要比传统车企强一些,但是又不能超过蔚来,否则蔚来的车没法走高端了,所以乐道L60的智驾能力,超过普通车型,但是又低于蔚来。

2、传感器:4D雷达是核心亮点

蔚来的车型,标配一颗图达通的猎鹰激光雷达。乐道为了拉开差距,没有装激光,但全系标配了4D成像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是赛恩领导,小米和蔚来资本,都是这家公司的投资方。

4D成像毫米波雷达,和目前大部分量产车装的3D毫米波雷达,有两个核心区别:

第一个,普通3D雷达输出的是距离、速度和方位角三个信息,4D雷达加上了高度,所以叫做4D雷达。其二个区别,4D雷达的收发天线更多,所以它的点云分辨率更高,能接近低线束激光雷达的水平。

4D雷达的感知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D雷达的感知结果

这两个区别,有什么用呢?

咱们挨个来说。在3D雷达的时代,毫米波雷达会直接输出感知结果,比如前方多少米,有一个运动物体,速度是多少。

车企拿着这个感知结果和摄像头的感知结果,做交叉验证,也就是所谓的后融合。对比完了之后,再来决定是否要减速。

3D雷达没有高度信息,所以检测到静止物体的时候,不知道这个物体在天上还是地上。所以工程师这时候会把雷达的置信度降低,也就是说,如果雷达探测到静止物体,智驾系统会选择不相信雷达的结果,而只相信摄像头。

但是当前的视觉算法,又比较容易出错,比如前几天,一台没有激光的理想,出了一个智驾事故,路过一个立交桥,一张汽车的图片把摄像头骗了,而3D雷达置信度低,系统来了一个幽灵刹车,导致追尾。

广告牌导致摄像头识别失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告牌导致摄像头识别失误

过去几年,没有激光雷达的车型,出现的事故,都非常相似,撞的都是静止的异形障碍物。原理都一样,就是3D雷达对静止物体的检测置信度低,一旦摄像头没看到障碍物,或者看错障碍物,系统就不刹车,或者误刹车。

而如果有了4D雷达,它能提供高度信息,那么在检测到静止物体的时候,雷达的置信度就比较高了。不管视觉是看到了,还是看错了,系统主要相信雷达,那就能减少误刹车,或者是不刹车的情况。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得到第一个结论,因为目前没有搭载激光的车型,绝大部分都是视觉+3D雷达的组合,乐道L60有4D雷达,所以相比这些车型,乐道L60有一些优势。

这里问题又来了,4D雷达正在普及,越来越多的新车都会安装,比如飞凡R7、理想L7、深蓝SL03都有搭载。那乐道的优势,会不会逐渐就没有了?

从安装率来看,确实是这样。但请注意,4D雷达的第二个优点,它能生成点云图,这个点云图,就是拉开差距的核心。

一个车企,如果没有很强的算法团队,拿到4D雷达,只能发挥60%的功效。因为他们的用法和3D雷达一样,都是后融合,就是读取雷达给出的感知结果和摄像头对交叉验证。

而如果车企的算法团队比较强,除了做后融合,还可把摄像头和4D雷达的点云图一起使用,做像素级的前融合,就是把两个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做时间和空间对齐,放在一个坐标系里,然后基于合并的原始数据再做物体检测,对外界的感知会更精准一些。

激光雷达和视觉的前融合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光雷达和视觉的前融合画面

当然前融合的难度比较高,现在大家做中融合比较多。就是让每个传感器单独检测出物体的各种特征,把这些特征融合起来再做出物体识别。

这两种做法,相当于得到了一个超级传感器,识别的能力相比单个传感器更加精准。大疆搞的激目系统,也是这个原理。

蔚来的智驾团队,研究4D雷达有一段时间了。他们的用法,肯定是往中融合和前融合的方向走。

3、自动驾驶芯片:12颗英伟达Orin

蔚来的车型,用的是4颗英伟达的Orin。

智驾的算法和芯片是强绑定关系,换芯片非常麻烦。考虑到乐道肯定还是用蔚来的智驾算法,那它的芯片应该还是英伟达Orin。因为只有两种传感器,算法复杂度会低一些,所以智驾芯片应该是1到2颗。

当然有些车,比如理想有两种智驾芯片可选,但对应的是两套方案,背后也是两个供应商在做。

4、功能:LCC+高速NOP+城市通勤NOP

这款车肯定有LCC车道居中,还有NOP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它和蔚来车型的核心区别,就是城市领航辅助。

蔚来的车型传感器配置更高,所以能做全国的城市领航。

乐道L60没有激光,应该做不了全国的城市领航,但是理论上可以在一二线城市做通勤的NOP。就是在少数城市的少数道路上,可以实现领航辅助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