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第九届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在京举行,天和防务(300397.SZ)携军工装备、5G射频、天融工程等三大业务体系的核心产品集体亮相。其中,水陆两栖机器人、人工肌肉机器鱼、深海洋流发电系统等产品更是首次亮相,吸引了众多参展观众的驻足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会期间,览富财经网采访了天和防务董事长贺增林。“我们等待了20年,终于等到了低空经济大发展。”在谈到公司低空经济业务时,贺增林稍显激动地说。

贺增林表示,无论是突破卡脖子的射频微波芯片,还是秦膜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亦或是低空经济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天和防务一直努力用新质生产力创造市场,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低空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据了解,北京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八届,现已成为展示我国军队装备智能化建设以及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成果展示、采购应用、项目和资本的对接平台。包括政府、军队、武警、公安、交通、人防、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等从事国防军工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数万名代表到场参加。

走进E2馆的门口,天和防务的展位就映入眼帘。便携式无人机处置设备、区域监视智能哨兵、边海防智能哨兵等产品整齐地陈列在展位上,不时有参展观众拍照打卡、咨询其功能及优势,众多展品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天和防务此次亮相的展品主要包括低空超低空防御体系装备、低空空管保障系统装备、数字海洋感知体系装备、军用T/R组件、“秦膜”系列高性能介质胶膜、天融工程典型应用等。其中,低空领域相关产品无疑最受关注。

览富财经网注意到,除低空领域相关产品外,天和防务的海洋特种装备、军用T/R组件、“秦膜”系列高性能介质胶膜、天融工程典型应用等展品也备受关注。

其中,天和防务-西安交大海洋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研发的水陆两栖机器人、人工肌肉机器鱼、深海洋流发电系统,压电聚合物柔性水听器、传感器、扬声器,离子聚合物(水凝胶)水听器材料,超结构吸隔声板等系列产品均是首次公开亮相。

“军用T/R组件”及芯片的应用领域包括星载、机载、舰载、车载、地面雷达等,主要针对军事与卫星通信领域,军民两用发展空间巨大。

提前二十年布局低空经济

在此次展会上,天和防务低空领域相关产品得以顺利亮相,其实是公司提前20年布局低空经济领域产生的结果。

贺增林告诉览富财经网:“公司很早就展开了对于低空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过20余年的积累,现已形成完善的技术装备和专业人才团队,这些都是公司持续拓展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的底气。”

据贺增林介绍,天和防务早在2001年就承担了军委某部城市和要地防空型号研制任务,在低空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实力,先发优势明显。2010年,公司由军事技术牵引向民用方向拓展布局切入低空空管保障业务领域,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之“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课题,公司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深入开展低空领域与空地安全方向的技术、产品研发,围绕低空(无人机)领域产业需求,着力实现低空目标“看得见、管得住、管得顺畅、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运行管理模式并进行长期探索和布局。

目前,天和防务在低空领域接连推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也是提前20年布局带来的正向回馈。据介绍,在低空超低空防御体系装备领域,天和防务一直立足于低空近防推动低空制空权能力建设。聚焦低空近防新型号(中国猎影2.0)、边海防、军事大数据等业务,形成完整的军品装备序列。在低空空管保障业务领域,天和防务主要针对低空经济建设的中游市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行之路。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加持下,公司低空空管保障业务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

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为天和防务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打开了成长空间。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天和防务低空经济系列产品

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低空空管保障领域,天和防务目前已拥有满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软硬件产品,并立足航空应急救援需求,着力云平台、大数据、5G等新技术应用,形成了北斗/ADS-B/4G机载终端、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服务平台组成的军民两用、空地协同、实操可用的航空应急救援平台,解决航空应急的指控难题,有效提升应急救援空地一体化能力。

同时,为了让天和防务的低空经济之路走得更远,公司各大业务板块都将对低空经济领域的产品及服务提供鼎力支持。天和防务在低空防御、低空安全、5G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可为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的持续拓展奠定基础,提供坚实的技术产品支撑,助力公司低空经济相关产品实现“腾飞”。

随着低空空域的开放和无人机等飞行器的增多,对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和安全监控等需求将会增加,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必将对天和防务业务产生积极影响。得益于20余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天和防务有望优先享受行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