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的上游有一条古老的鲍丘河,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就有《水经·鲍丘水注》篇,记载了鲍丘河的情况。鲍丘河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潮河,由通州东经宝坻入蓟运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现在鲍丘河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其下游段仍然在沿用旧名,只是河道废弃,退变成了一条小河,流经宝坻城区北部的前、后白庙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丘河将白庙村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河道上架着一座青石板桥。这座大石桥的历史已不可考证,往远了说是辽金时期,近了说也得在明清年间。目前这座石板桥尚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知之者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找白庙村大石桥,这里的情况已今非昔比。靠近唐通公路的前白庙村已经拆迁,原址建起了“居然之家智慧物流园”。而后白庙村仍然一派冷清,在村里询问老人,说是“没日子拆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前白庙已经消失,沟通两座村子之间的桥梁也失去了作用,往南过河已经成了“断头路”。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保护旧石桥,就在其东侧修建了水泥新桥,但大石桥确实也见证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日军侵华时期,日本人的坦克开上了桥面,平整的石板磨损严重。后来为了阻拦中国军队,又在石桥南端的桥板下放火,大火将石材烧裂直至破碎,所以现在石桥南端的一段是水泥补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重新审视这座孤独的石板桥:桥墩是直立的石柱,由整齐的石块叠高形成。桥有七孔,桥面由八排石板铺就。每排五块,共计四十块。如此简单又坚固的建筑,在此矗立了千百年,可见中国古代工艺的精湛。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座石板桥终究失去了它的作用。(津492,宝坻区不可移动文物,2024年2月19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