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人都在说“合资品牌”不如国产,的确,最近两年合资车企受限于电动化转型不够快的原因,市场确实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萎缩。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日系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23年5月的15%下滑至了今年4月的11%且仍在以一个比较快的速度萎缩,美系则从9.7%下滑至了6.8%,而德系也从此前的17.7%降低到了现在的15.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自主品牌份额从54.8%上升至了6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造车这件事来说,短短一年两的变化还不足以说明,华系就全面领先了合资,毕竟除了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之外,还有诸如“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品牌营销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合资品牌虽然在国内没有以前强势,但在世界上的综合影响力还是要更胜一筹,其跨地区、跨国家的业务整合能力也明显强于自主品牌,而这一点恰好是自主品牌在接下来的“出海战略”中急需要学习的东西。

所以,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切莫因为一时的胜利而放松自己,而是要虚心从这些拥有几十上百年运营历史的企业身上,学到本事为咱所用。

比如,德系车企往往会格外重视汽车的品质感和整体质量,如何利用有限的成本让消费者看到的,摸到的东西更具质感,这需要其背后有一条极其出色的汽车供应链,而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德国从上至下的汽车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且一致性协同运转性相当高,特别是对于国内一些想要打造“豪华品牌”的车企,就更应向德系品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与德国汽车更看重供应链不同,美系品牌则更偏向于市场优先,他们善于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打造品类丰富的汽车产品线,无论是轿车、SUV还是MPV,美系品牌总能推出一些实用性强、个性鲜明的汽车产品,能够吸纳不同地方的汽车文化,将其元素用于自家产品,甚至对于人才员工的招聘,他们也来者不拒,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些都是美系品牌成功的关键。

至于日系与韩系,除了本身在内燃机技术方面的造诣外,他们虽然在技术追新方面,不如德系和美系,但却格外重视汽车的“实用性”,比如内部空间是否够大,载物能力是否够强等,这种对于实用性的关注也让他们的产品深受普罗大众的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日系对于企业内部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也让日系品牌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强,而这一点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同样重要,毕竟任何时候“会省钱”都是好习惯。

就以丰田为例,尽管这些年很多人都对其唱衰,但在2023财年,丰田却一口气赚了4.94万亿日元的净利润(归母),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01.7%,创造了丰田创办91年以来的最高利润记录,其数额甚至超过了中国目前排名前十车企利润的总和,就这一点来说,现在就谈国产超越了“日系”,恐怕还为时尚早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尽管目前的确是中国汽车百年难遇的崛起机会,但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仍然有学习和完善的空间,只有不骄不躁地向对手学习,我们才有希望真正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