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22时许,一辆车牌号为豫DJ103F的轻型厢式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行驶至叶县洪庄杨镇境内时,司机发现车厢内8人窒息昏迷,迅疾拨打120进行紧急抢救。经全力抢救,截至16日3时,8人不幸遇难。”

冷藏货车车厢内8人遇难的新闻,早上看到了。但当时不知道车厢里遇难的是什么人,又为什么出现在冷藏货车的车厢里。于是有感触,却不深刻。

而刚刚,知情人透露称那8名遇难者并非首次坐冷藏车。这一来,顿感悲凉。明知是有害健康,甚至能威胁到生命的事情,却多次去做,那不是悲凉还能是什么?

“我知道不能再往前走,但是,你又让我往哪里退呢?”

之前有一天刮大风,某地几名工人竟然冒着大风高空作业,在高楼大厦之间的吊绳上来回飘荡,危险至极。有人拍下了视频发到网上,感慨者万千,道来却又千篇一律,无不在讲悲凉的故事。

工人岂能不知道大风天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但他们之中,有多少会选择拒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一定是勇猛,也很可能是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村民告诉记者,那8 个人不是第一次乘坐冷藏车返村,只不过之前都没有出事。从平顶山到村里,大概20分钟左右的车程。

另外一条消息显示,遇难的8个人都是洪庄杨镇的村民,她们是在市里一家牛肉作坊打工的女工,做牛肉包装之类的工作。

从这些内容来判断,这些人应该是打完工之后,坐冷藏货车回村。这也符合“不是第一次坐”的说法,很好理解,如果不认识,她们不会拦一辆冷藏货车让他顺路带自己回村。因此,这大概率是一种比较固定的回村方法,之前多次都没有出事,但这次意外来临,8名女工成了那不幸的遇难者,她们的家庭也同样不幸。

这些人可能是母亲,也可能是妻子,8个家庭可能就这样碎了。他们能拿到的赔偿或许不会太多,司机也是不幸的人,他多半赔不起8条人命的损失,他的家庭多半也无能为力。而这算不算工伤?正常来说当然应该算,但如果是没有签合同的临时工,作坊会找到很多“不算”的理由。

上午的新闻里没有谈到女工、返村等情况,评论里网友猜测是偷渡,给司机判了死刑。晚上的消息更详细了,评论里却少有提到司机的内容。

人都是这样,他们可能会装傻,但他们什么都知道,也什么都懂。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才是罪魁祸首。

除了固态干冰、气态二氧化碳,贫穷也是。底层的打工人是不可能舍得每天打车的,冷藏货车20分钟的车程,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去掉5分钟信号灯,也足足有15公里的路程。打车的话,少说也是30块钱一次。

别说农村的打工人了,天天这样打车,在座的有几个舍得。我肯定是会觉得心疼,一天才能挣多少钱,打车来回就是60块。这种消费力度,日薪没有500块,几人顶得住。

真正的悲剧,是很难避免的。如同刀划在肉上的声音,除非她们不再去那里上班,否则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说得残忍一点,命运若再给一次机会,她们可能还会继续坐上冷藏货车,也许她们会采取一些保障措施,但除了冷藏货车,又还有什么退路?

至于公交,末班车开不到晚上10点。更何况由于工资的原因,近一年全国各地停了不少的公交车。

有个细节,中国新闻周刊说,事发时车厢中还拉有冷藏的牛肉以及保温用的干冰。

这很可能代表着冷藏货车是牛肉作坊的,而作坊送女工们回家有两种可能:

一是老板好心,体谅工人的不容易,帮她们省点车钱。要是如此,这下就真是好心出了大问题,老板也要遭老罪了。

二则不同,是承诺了接送,老板为了省钱,于是用冷藏货车送人,那概念便完全不同了。

小时候老板们会雇车来拉村里的老人们去采茶叶,来的一直都是三卡车,出过一次事故,好在不是很严重。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我们那里的三卡车不允许用来接送工人了,可能就是为了避免类似的不幸。

大部分苦难,其实都可以用有钱和没钱,或者经济的好和差来描述。那样的描述,大概率就是悲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