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已经慌了,领先就领先美国!
据中科院之声12月15日消息,自2021年开始,中科院陆续组织成立了以老科学家钱学森命名的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专门负责高超音速飞行器等重大科技任务验证工作,近期中科院力学所在宽域飞行器研制领域再次传出喜讯,中方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6年多来,该突击队先后自主研发了多种新型宽域飞行器,成功完成了5个分类9次飞行试验任务,使中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某型组合动力上机跨域测试任务的国家,标志着中方在临近空间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质的飞跃”,从而确保对潜在对手的技术领先。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高超声速构型飞行器的水平降落,完成了世界上首次临近空间发射某型试验航空器试验,并且还是实现了该型航空器的数千公里跨域机动飞行,并在近万公里外的机场安全返回。众所周知,高超音速飞行器是当前世界各国抢占制高点的重点方向,因此,该类型飞行器成果的公开曝光,其战略威慑意义不言自明。
所谓的宽域是指宽速域和大空域这两个概念,也就是高超音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由于速度可以从马赫数0.5至马赫数20(目前在研型号不超过马赫数10)之间切换,且由于飞行速度快导致飞行距离较远,还可以在大气层内和临近空间等不同环境中实施高速机动,因此,这里的“宽域飞行器”实际上就是指携带组合式发动机的高超音速飞行器。
携带组合式发动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不同于火箭助推的滑翔高超音速飞行器(包括先进乘波体滑翔飞行器),这是一种携带自主动力,可以在大气层内外飞行,特别是在临近空间飞行(距离地面20至100公里)的新一代飞行器,因其飞行速度极快、突防能力超强、机动灵活性较高等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该型飞行器是第六代作战飞机的重要选型之一,还是次轨道/临近空间轰炸机、高超音速无人侦察机、空天打击平台和空间战斗机的理想目标结构。与火箭助推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相比,宽域飞行器更类似于空天飞机或高超音速水平起降的飞机,这一点至关重要。
随着中方在某型组合循环动力系统取得重大突破,阻碍高超音速宽域飞行器的主要技术障碍(组合循环吸气式动力系统)已经解决,困扰这类飞行器发展的瓶颈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中科院上述飞行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意味着实用化的某型飞行器关键技术攻关阶段已经基本完成,由于相关飞行验证测试是在6年前就已经完成,这意味着实用型号可能已经“箭在弦上”。
我们必须看到,中科院上述技术试验仅仅还只是气动特征的验证测试,但其技术成熟程度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仅仅展示中的鸣镝-19和鸣镝-22作为超高音速无人轰炸机,就可以以每小时8500公里的时速,对1万多公里外的北美目标发射爆炸当量在10万吨左右的核导弹,这才是中方针对近期美方智库鼓吹可以动用核武器介入冲突的最好措施,也难怪近一段时间五角大楼对中方高超音速飞行器一直耿耿于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