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古希腊罗马的直接继承者,拜占庭帝国经常会在遭遇困难时出现返祖现象,希望从故纸堆里挖掘出翻盘秘方。譬如在公元9世纪的小亚细亚半岛,建立过一套类似烽火台的信标系统。最后却并未发挥多少效果,只为后世留下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真实传说。

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 古希腊军事著作《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的 古希腊军事著作《战术》

事实上,这套信标系统并非拜占庭人首创,而是来自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军事著作《战术》。其工作原理,主要由装满水的青铜或陶制容器+垂直漂浮的木杆组成。操作者会事先将可能面临的问题书写下来,由下及上的依次排列于木杆两侧。然后就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观察外界状况,或是留在原地坐等斥候上报。接着再根据实际发展,向附近拥有另一套复刻装置的同僚发出信号。于是,两边将同步给容器进行排放,直到写有情况的字条抵达视线水位。如此一来,信息的接收方也能顺利读取到所传递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人参照古典记录复制的 液压通讯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人参照古典记录复制的 液压通讯装置

虽然该系统在古希腊和迦太基都有运用,却由于太过机械且复杂而沦为鸡肋。通常需要提前安排完全一致的“密码本”,还要定期根据情况变化予以全盘替换。此外,单人使用的火把会直接对传递距离造成严重限制。而且设计思路有些过于细腻,可能在情况突变时暴露出反应较慢难题,更不太利于多套装置间的迅速传递。所以,当复杂局面接踵而至,还不如得靠更为传统的方法解决通讯问题。

古希腊液压通讯装置的正确使用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希腊液压通讯装置的正确使用姿势

那么,这种本应淘汰的通讯机制,为什么会在拜占庭时代复活呢?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军事,而是基于帝国内政的残酷倾轧。

早期的拜占庭军区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的拜占庭军区分布

公元6世纪,拜占庭人为应付日益严峻的边区局势,推出全新的军区制改革。简而言之,就是将地方上的军政大权下放,允许将军们在辖区内独断乾坤。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边境驻军实力获得有效加强,还能调动身边资源去应付突发危机。不必像过去那样,几乎事事都要首先向都城汇报,坐等中央军不远万里来替自己解困。至于缺陷也很明显,就是会有部分野心家利用地方军谋反,甚至引起大规模内战。

阿拉伯帝国始终是拜占庭的最大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拉伯帝国始终是拜占庭的最大对手

与此同时,东方的阿拉伯帝国也突然变天,统治者由叙利亚的伍麦叶王朝改为伊朗的阿巴斯王朝。由于对广袤领土感到满意,便不再发动大规模西征运动。只是出于解决国内就业需要,定期组织一些劫掠活动。反过来让拜占庭帝国的各军区显得有些尾大不掉。

大规模入侵消失 让拜占庭皇帝开始拆分军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规模入侵消失 让拜占庭皇帝开始拆分军区

正因如此,君士坦丁堡内的皇帝决定再度削藩。在8-9世纪之交拆散多个大区,转而将每个旧军区分化为2-3个小区,确保每支地方军只有几千人规模。同时将军队指挥权与行政权剥离,阻止任何人拥有快速动员能力。甚至专门缩减海军规模,担心有人会坐船直扑皇宫附近。最后,还不忘建立一批只有200-400人规模的专业巡逻队,用于隔绝内地和边境线。从表面上看是为弥补军区实力削弱问题,实则是更担心有内外勾结情况出现。

拜占庭军事信标系统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占庭军事信标系统线路

如此细致的拆分控制,必须有高效的技术手段来确保通讯顺畅。拜占庭人别无他法,只能从厚厚的故纸堆中寻觅灵感,复刻出已荒废达700年之久的古代黑科技。当然,9世纪的信标系统还是与公元前的原版有所不同,用烽火台取代了手举火把。因为使用者不再是小小的城邦守卫,而是需要监控大片山河的帝国官吏。故而总长可达约720公里,从马尔马拉海边的卡尔西顿一直延伸到乞里西亚山口,几乎纵贯整个小亚细亚半岛。通常是每隔97公里,就寻找地区内的最高处建立小型堡垒,用于驻军和安置烽系统。有的地方因为地形复杂,所以两处设置的艰巨会缩短到56公里。但都无一例外的与周遭城区分开,形成只对皇帝本人负责的专用系统。

拜占庭的烽火主要依托于内陆山地建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占庭的烽火主要依托于内陆山地建造

当然,这套信标系统的缺点并没有得到任何改进。尽管有现代实验表明,消息可在1小时内传遍整条线路,但可选的内容相当单调。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应对预料之外的突然情况,只可以汇报某些固定信息。虽然每隔12小时就会重新分配不同内容,但终究是些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何况等中央军完成部署,攻打边境的敌人也有足够时间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座烽火台都远离聚居区 从而形成独立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座烽火台都远离聚居区 从而形成独立系统

更为讽刺的是,在信标系统建立后不久,整个帝国东部就发生了超大规模叛乱。一位名叫托马斯的军官公然谋反,并在其他几个军区与阿拉伯人支持下,险些打进君士坦丁堡。而他原先的辖区,就位于有信标系统路过的半岛中央山地。

信标系统并没有阻止托马斯的斯拉夫兵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标系统并没有阻止托马斯的斯拉夫兵变

最终,皇帝米哈伊三世在9世纪中期下令裁撤烽火台。他的继任者们则致力于进一步拆分军区,努力将每支地方部队都缩小到1000人规模。至此,这套信标系统彻底回顾故纸堆,再也没有被人拿出来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