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轮战中,流传着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那拉口子战场前沿有一片方圆不到300米的山间洼地,里面埋着成片的地雷,中间只有一条半米左右宽的小路可供通行。在洼地的两头,是解放军防守的两个高地,双方只能通过这条小路沟通联系,以及运输兵力、弹药、给养和后送伤员。然而周围还有越军据守的几个高地,居高临下以火力严密封锁了小路。纵深的越军炮兵也以小路为重点标定火力诸元,经常用炮火覆盖小路及两侧的我军高地。为了沿小路冲过这片洼地,伤亡了很多英勇官兵,因此这条小路被称为“百米生死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5月31日凌晨,越军集结4个步兵营兵力,在炮火掩护下,突然向我老山一线阵地发动猛烈反扑,其重点指向那拉前沿地区。参加老山轮战的解放军济南军区第67军守备部队坚决进行抗击,同反扑之敌展开了激烈搏杀。但因我军仓促应战,准备不足,造成574号阵地西高地两个哨位被敌人夺去,一时全军震动。为了收复丢失阵地,我军立即组织突击队,紧急向574号阵地西高地实施反击。

5月31日黄昏,战场下着细雨,我军第一支突击即开始行动。顶着越军射来的枪林弹雨和周围不断爆炸的地雷,突击队奋勇冲入小路,他们以组为单位,拉开距离逐段向前跃进。不时有人中弹倒下,还有人踩响地雷伤亡,后面的队员毫不畏惧,舍死忘生向前冲锋。经过一番激烈拼搏,突击队26人中有6个人冲过小路杀上574号阵地西高地,其他队员或是伤亡或遭敌炮火拦截没有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上西高地的突击队员和坚守阵地最后一个哨位的战士紧密配合,消灭了山脚附近的越军,巩固了哨位。然而由于伤亡太大,西高地上剩下的人员已无力继续夺回山顶的两个哨位,只好坚守待援。

从6月1日起,第67军先后组织了多支突击队和后勤运输队,向小路奋勇冲击,积极增援西高地上的坚守分队。越军则集中机枪、炮火严密封锁小路周边,竭力阻断我两处高地的联系。为支援突击队行动,我方炮兵对越军周边高地和纵深阵地实施了猛烈压制。越军炮兵也不甘示弱,组织炮火对我进行反压制,双方的炮战对抗持续多日。由于战场地形限制和侦察不力等原因,我方炮兵一直压制不住越军炮兵,造成我突击队通过“百米生死线”的艰难程度有增无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6月11日凌晨,我军出动一个加强营向西高地实施坚决反击,先后组织6支突击队沿小路发起冲击。这一仗打得极为惨烈,越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而来,我突击队前仆后继奋勇冲击,很多队员将一腔热血洒在了卫国征战的小路上。双方激战整整一天,冲过小路的突击队员同越军在西高地上反复拉锯,虽然一度收复两个哨位,但因伤亡过大,最后还是没能巩固住收复的阵地。

据战后统计,仅在“百米生死线”上伤亡的我军指战员就达400多人,其中有几十人荣立和追记一等功,并打出了一名一级战斗英雄。当年9月8日,我军经过精心准备,再次组织突击队反击西高地,这次步兵和炮兵进行了密切协同,成功压制了越军火力,终于收复了西高地全部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