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关注首发平台“玉访谈期刊”

提到远古社会,人们历来都用“刀耕火种”来形容之,言外之意就是人类的早期文明还未成熟,更谈不上什么高端技术了。难道,远古时期的技术力量就如此薄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了解一下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也许它会颠覆你对人类文明的不同观点。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人们在玉石上钻孔,直径小到只有0.17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更匪夷所思的是,直到今天这个谜团依然没有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依靠今天的技术力量,想要在玉石上钻出如此精细的小孔,只有使用激光技术才能实现。红山文化时代的人们,为何能够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这种技术在红山文化时代之前就已存在,红山文化圈群体只是学习并继承了这种先进的技术;或者,这种技术就是红山文化圈群体自创,并得到全面地发展和推广,直至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观点

赤峰红山文化学者 席永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席永杰认为,在一件玉器上钻孔只需要200分钟左右,甚至更快。他曾经用沙绳和沙钻做过一个实验,皆是普通的细沙和草绳,然后用空心的竹筷和竹筒作为钻子。实验证明,这种原始的方式可以成功钻孔。他认为,近年来对古代玉石钻孔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观测阶段,不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的钻孔和玉石加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香港中文大学考古中心研究员 邓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聪认为,当时红山玉器的制作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其技艺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或者之后时代的某些地区的玉雕水准。当时的红山文化圈群体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切割、琢磨、钻孔、抛光、圆雕、浮雕、透雕镂空、两面雕等多种玉石加工技法,所以能钻出如此之小的孔完全有可能。

中国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副秘书长 任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南认为,也许古代的人在玉石还未出土之时,就已经开始加工了,这时玉石正好处于软体阶段。即便如此,又是用什么器具进行钻孔的呢?这位红山文化古玉收藏家依然存有很多疑惑。他接着说,做工奇特的玉器还不止是红山遗址中被发现,在距今5300多年的安徽凌家滩古人类遗址中也有出土。

方法论

各类专家学者的观点不胜枚举,但是依然没能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那个0.17毫米的孔,到底是用什么方法钻出来的呢?我们亟待更多的研究结果出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玉访谈认为,这是方法论的问题。人们总是习惯用今天的观点去形容和阐述今天之前某一历史时段的事物,这难免会陷入一种误区。在研究某个事物时,为何今天的事物就能成了一种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放开今天的思维逻辑,放开某些和研究对象没有直接逻辑关联的参考系,或许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为什么要用今天的存在去验证昨天的事物呢?假定昨天的事物是独立事件,为何不跳出这种怪圈去进行更为独立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古0.17毫米的钻孔技术至今未解,对于今天自以为技术力量空前绝后的高傲、固守之研究态度与思考环境,难道不是一种教训吗?

各位看官

想看什么类型的文章,请留言告诉我们,小编一定为您倾力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