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射击品类的空白

今年拿到版号的游戏里,陀螺君尤为关注网易《破碎之地》。

理由很简单,中式元素的游戏不少见,废土风格的游戏更不少见,可就是没见过能把这两种基因糅合到一起的。

过去,《辐射》系列、《地铁》系列等经典大作,几乎塑造了人们对废土风格的基本认知,可那些毕竟是“别人家”的故事。那么,我们能不能创造带着东方文化印记的废土故事?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网易旗下北落师门工作室开始着手《破碎之地》的创作。历经多年研发与打磨,从飘渺的灵感到成熟的作品,这款独树一帜的产品终于要和我们正式见面了。

上个周末,网易《破碎之地》线下品鉴会在广州开启,同时官宣了付费测定档5月24日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适合中国体质的废土风

不论玩什么,陀螺君都是个追求沉浸感的人。因此进入游戏后,我没有着急进入副本激情开战,而是在城镇里走走逛逛,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碎之地》没有让我失望,中式元素绝非噱头。应该说,制作组将许多我们特有的文化印记精心安排在游戏的每个环节。

比如尽管衰败(毕竟已经是废土背景了)却仍不乏生活气息的城镇风光。烧腊小摊、海鲜饭店、夜宵大排档,应有尽有。不仅都是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还突显了“民以食为天”的世俗观念。穿梭在这些场景里,我逐渐意识到它们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差异化的视听体验,更把国人固有的精神气质带进了废土文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好吃饭就是努力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这里,你能碰上精神矍铄,拎着茶缸子跟人侃大山的老大爷;会见到满身灰尘却依旧活泼烂漫的孩童;亦或是走街串巷的商人、泼辣的摊贩……一个个性格迥异,鲜活自在。这种设计思路在重要NPC身上更为明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四面八方的势力,亦正亦邪的角色实在是太对味儿了,我实在很想知道在制作组的安排下,玩家能与他们碰出怎样的火花。只可惜品鉴会试玩时间短暂(其实2小时也不短了,单纯没玩够),更多的只有到测试时再仔细感受了。

陀螺君从未设想过一款主打冒险射击的游戏,在世界观方面还能做得这么细,角色还能如此生动。品鉴会现场,策划告诉我们《破碎之地》想要做的是多元废土宇宙的世界观,当前展示的中式元素是其中瞩目的标签,随着游戏版本的不断推进,未来还会有更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比如未被开垦过的无人区会出现更符合传统认知的废土怪物、Boss,而在发达的聚集区,也会有更繁荣的生活图景与更暗潮涌动的副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注PVE的射击玩法

老实说,陀螺君不是核心射击游戏玩家。流行的射击产品通常都是浅尝辄止——原因在于正反馈太少了,市面上主流的PVP玩法导致我的游戏体验是“要么苟,要么死”。又菜又爱玩射击,因此当我注意到专注PVE玩法的《破碎之地》时,激动程度可想而知。

策划告诉我们,制作组正是看到了赛道的空白,才决定了PVE的方向。一方面为自身寻找差异化出路,另一方面则为喜爱射击游戏的玩家更多选择与自由,丰富这个品类的生态。

实际体验下来,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掩体机制。枪林弹雨中找到一个可以藏身的掩体,安全感直接拉满。不仅稍微缓解了与怪物对枪的压力,也足以让我分出精力观察地形与敌人分布,更好地制定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机器伙伴的存在(可以辅助作战)是重要的战斗手段,对空、对地全方位覆盖,可以应变灵活的怪物,大大增加了通关的概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独具特色的Boss战射击——或许因为玩家作战策略多样、队友协同体验良好,《破碎之地》中的怪物机制更加复杂(有点mmo的意思),既需要临场快速反应,也需要队友配合应对阶段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要素共同塑造了一场酣畅淋漓的Boss战体验。在现场,陀螺君与其他媒体朋友组队反复尝试了好几次才搞懂机制成功通关。最终返回城镇时发现自己手心里全是汗,聊天框里与队友复盘时也成就感满满。

在我看来,如果喜欢射击却是PVP苦手,或者单纯地喜欢与队友一起刷刷刷,《破碎之地》都是个相当值得尝试的产品。

结语

整场品鉴会下来,陀螺君既看到了《破碎之地》品质的优秀,也感受了差异化玩法带来的快乐体验,更体会到北落师门工作室满满的诚意、长线运营的决心与弥补品类空白的信念——不得不承认网易手里的“大招“确实多,射击赛道接下来又要热闹非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