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原平市在1993年撤县设市前叫原平县。1958年前原平县叫崞县。崞县的这个崞字在外省很少有人认识,就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与它可以组成的词条也只有两个,一个是“崞县”,一个是“崞山”。在原平当地还有一个词——“崞阳”,崞阳就是崞县的老县城,它不做县城后,改称崞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崞”字虽然使用率极低,但它很早就被造出来了。《说文解字》对崞字是这样解释的:“崞,崞山也,在雁门。从山”。这句话的意思是:“崞,是山的名字,在雁门郡”。“在雁门”是省略句,省略了“郡”这个字。雁门郡民,是古代的行政区。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 年)就在雁门关外设置了雁门郡和云中郡,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其中也有雁门郡。“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这是《史记·秦始皇本记》中的记述。就是说,在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即秦统一六国后,就把中国分成了36 个郡。“雁门郡,秦置,句注山在阴馆。莽曰填狄,属并州……崞,莽曰崞张”。这是《汉书·地理志》中对雁门郡的解释,雁门郡统辖的十四县中就有崞。明人张岱在《夜航船》卷二中对崞的解释是:“崞,音郭,县名”。我们把《史记》和《汉书》中的两段文字对照印证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崞,作为一个县的行政敬慕是始于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文《汉史·地理志》引文中“雁门郡,秦置”句,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汉因之”。另外,在这段引文中,作者省略号处省略的部分中有“楼烦乡,景帝后元三年置”,说明雁门郡下辖十四个县中的楼烦县,在秦设雁门郡时是没有的,到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14 年才设了楼烦县,在那之前楼烦是一个乡。也就是说,汉代雁门郡的建置是沿袭了秦制的。

崞县虽然设县很早,早到可以与伟大的秦始皇联系在一起,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即秦时的雁门郡指的是现今大同市与朔州市一带地区,也就是今雁门关以北地区,治所在善无,即今天的右玉附近。那作为县的崞呢?《水经·漯水注》中记载:“漯水又东流四十九里,东径巨魏亭北,又东,崞川水注之,水,南出崞县故城南,王莽之崞张也。县南面玄岳,右背崞山,处二山之中,故以崞张为名矣”。《清一统志》大同府:“崞川水,在浑源州东北二十里,流经州西南麻庄村,又西至应州西安镇,折而北入桑干河”;“崞山,在浑源州西北二十里,汉以此山名县”。《魏书·地形志》恒州繁畤郡:“崞山,二汉、晋曰崞,属雁门,后改属。”我们从这些引文中已经可以确定,崞县故城,就在今浑源县西南二十里的麻庄村北。古崞县的辖地,就是现在的浑源县。只不过是到了后世,崞县变成了浑源,原平变成了崞县,于是浑源人忘记了崞县,崞县人忘记了原平。正如民国人钱穆所著《史记地名考·自序》中所言:“地名沿革,大概腹地冲要,文物殷盛,人事多变之区,每有新名迭起,旧名被掩,则地名改革为多……故考地名沿革,先起者反多晦灭,后人移用者反多保留,并历久而益显。”2008 年5 月,为了进一步取得实物验证,笔者与市史志办主任张文斌特地赶往浑源县麻庄村,对崞县故城遗址做了实地考查,建在麻庄村村口的牌坊上,赫然写着“崞县故治”四个大字。虽然旧城遗迹已很难辨认,但仍有一节城墙留存。据当地人讲,至现在他们还把有城墙的那块地叫城墙地,城墙前面的地叫做古城地。县在故城西北还有秦汉古墓群。当然,有关崞县故治在浑源的历史记载很多,清代的《浑源州志》、《云中郡志》、《山西通志》,以及由民国山西省府主持,王堉昌编修的《山西省道县沿革表》等史书中都有详尽的资料可查。

还应当说明的是,其实定襄、云中两个郡与雁门郡一样,也都在雁门关外,其辖地大多在今内蒙古中部地区、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地区。

那么,南迁的崞县,其治所在哪里呢?“徙县百姓于新兴,以其地居之”。这是上文引用《魏书·帝纪》中的句子。这里所说的“徒五县百姓于新兴”,是指并州刺史刘琨从雁门关外把这五县的百姓迁到了新兴,因为这五县的政府早在曹魏时期就被曹操下令迁回雁门关以南了。《晋书·地理上》中有:“雁门郡秦置。统县八,户一万二千七百。广武、崞、枉陶、平城、葰人、繁畤、原平、马邑。”这里的雁门郡已是内迁入关后的雁门郡了。那么,《魏书》中所说的新兴在哪里,这个新兴与我们要寻找的内迁雁门关内的崞县故址又有什么关系呢?“后汉建安中置新兴郡,永安中改”(《魏书·地理二》);“建安中,曹操集荒郡之户以为县,聚之九原界,以立新兴郡,领九原等县,属并州”(《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三》);“(建安)二十年(公元216年)春正月……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郡置一县领其民,合以为新兴郡”(《三国志·魏书》)。综合以上所引,我们知道,《魏书》所言“徒五县百姓于新兴”的新兴,就是新兴郡,其治所在今天的忻州市奇村镇。它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6年)建郡,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废郡,时废时复,所辖地域和治所也多有变故。从最初领云中、定襄、五原、朔方等地遗民,到后只领秀容和定襄,也就是现在忻州市所辖的忻府区、定襄县和原平市一部分,太原市所辖阳曲县一部分。或者说,这句话是一个大概念,变成现代人的大白话就是:把五个县的老百姓迁到了新兴一带地区。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上文提出的那个问题了,就是内迁的崞县故址在哪里?民国二十三年由山西省政府委托王堉昌编著的《山西道县沿革表》,崞县条有:“永嘉末,陉北地入代,刘琨徙崞、楼烦等县民于广武、原平界,立城邑,是为陉南始有崞县”(广武即现在山阴县广武故城,其辖地横跨雁门关内外两平川)。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有:“今崞县故城,在山西直隶代州西三十五里”。清乾隆《崞县志·古迹》中有“古崞城基趾廓大,今之治城乃其西隅”。这说明,汉末南迁入雁门关的崞县故城,应当在今原平市崞阳镇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