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金藏》印出来之后,崔法珍把其中的一部送到了北京,受到了皇帝的接见,她的这种精神受到了皇帝的赞赏,于是金世宗接见了她,并且在圣安寺设坛为她受比丘尼戒。如此想来,她之前用了二十九年来刊刻《金藏》,身份却只是个居士,这种毅力想想都让人觉得感动。崔法珍在北京受戒后,可能感觉到佛经的刷印和流通在京城更为方便,于是,她就把刊刻好的经板也运到了北京,在北京开始刷印,两年之后,因为她宏法有功,崔法珍被赐封为“紫衣宏教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殿外廓的壁画

崔法珍断臂募资刊刻佛经的故事流传甚广,但我查得的史料中也有其他的说法,说法之一,是宋徽宗时,有位僧人法号寔公,这位寔公曾燃其左手,以表诚心,后来他到五台山去拜佛时,佛在冥冥中告诉他“汝于晋绛之地,大有缘法,雕造大藏经经版”,寔公得到了这个指示,就一路向南走,在途中收了两位徒弟,其中之一就是崔法珍。他们来到了静林山天宁寺,于是就住在这里,在此发展了徒弟三千多人,这些人共同化缘来印大藏经。到了金大定年间,寔公在静林寺圆寂,逝前嘱咐自己的徒弟崔法珍要继续完成大藏经,后来崔法珍果真完成了师父的遗愿,按照这个说法,崔法珍并非是刊刻《金藏》的发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施工的小庙

关于这个说法,山西太阴寺前院西侧有一块碑上有详细记载,此碑的碑名为《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这块碑立于元大德元年,里面详细记载了关于刊刻《赵城金藏》的缘起和过程。根据碑文记载,《金藏》的劝缘发起人为尹矧乃,而这位尹矧乃就是上面所说的寔公,崔法珍为尹矧乃的弟子之一,《金藏》刊刻完成之后,后来又进行了补雕,而补雕之地和负责人就太阴寺的住持慈云,慈云也同样是尹矧乃的弟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碑上还记载了给金世宗献经的崔法珍曾经是广胜寺的住持,这个记载很重要,因为流传至今唯一的一部《金藏》就是保存在广胜寺,很有可能现存的这部《金藏》就是崔法珍当年留下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眺

但无论怎样说,崔法珍总还是跟这部《金藏》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把她目之为《赵城金藏》的功臣应该没什么问题。其实,后来的《永乐大典》和《金史纪事本末》都记载有崔法珍化缘刊刻佛经之事,明代刑部尚书陆光祖曾作《嘉兴藏刻藏缘起》中,有这样的记载“昔有女子崔法珍,断臂募刻藏经,三十年始就绪,当时檀越有破产鬻儿应之者”,可见崔法珍断臂募资刊刻佛经的故事就已流传甚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看其中一座舍利塔

在前来静林寺的路上,我一直想象着这座寺庙的宏大,因为之前已经看过了广胜寺,广胜寺是珍藏《赵城金藏》之所,而静林寺是刊刻《金藏》之所,我觉得它应当比广胜寺还要宏大,至少也应当跟广胜寺有相当的规模。我在查到的资料知道,静林寺原名妙觉寺,始建于后汉,到了宋太平新国三年,改名为静林山天宁寺,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秦、晋、豫”三省的佛教中心之一。然而,当我来到这里看到的情形跟我想象的反差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麦田中的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