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一次不甚友好的邀请

应俄罗斯空军邀请,1992年夏,美国兰利空军基地94FS中队的F-15D飞往俄罗斯,进行友好访问。当然,比起俄罗斯,航空爱好者更加关注那里的苏-27UB。这也是美国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铁幕另一边的该型机。人们关心的不是友好访问本身,而是苏-27和F-15孰强孰弱的问题。F-15刚刚接受波斯湾的战火洗礼,出尽风头。而苏-27正是为对抗F-15而生,是华约国家的空中新锐。二者均代表了当时两国空中优势战斗机的最高水平(当然这是指单座战斗型而非双座教练型)。如果爆发“龙虎斗”,必将十分精彩。

遗憾的是,两国均禁止了可能的缠斗演习科目。原因如下:

剧烈的空战机动有可能导致相撞。一旦任何一架飞机坠毁,若未能及时控制残骸,即会导致泄密。

其次,为防止自身的航电数据被捕获,F-15D将雷达及一切传感器关闭。且除了副油箱外不携带任何外挂装备。此时的F-15D几乎相当于一架没有作战能力可言的民航机。

因此在访问计划中,F-15和苏-27只有简单的编队飞行。飞机之间垂直间距2000~3000英尺,水平间距有时会达到两英里。为体现交流的用意,双方的飞行员交换了飞机。俄罗斯飞行员坐在F-15D的后座上,由前座的美国飞行员进行指导,体验了F-15D的操纵特性。美国飞行员也在苏-27UB后座上体验了同样的事情。由于飞行动作舒缓,对飞行员体能(抗过载能力)要求不高,两国记者和武官偶尔也会客串一把飞行员,在后座用相机拍下二者编队的友好场面。

这样“和平”的过程无疑令两国的航空爱好者大失所望。终于在最后一次编队飞行中,有一名俄罗斯飞行员耐不住寂寞,对F-15D做了一些挑衅性的动作。

这是一次编队战术飞行。领队的长机是一架苏-27UB。根据规定,在编队90度转弯时,它应该先完成转弯并飞离3000英尺后,后面的飞机立即跟进,保证两架飞机的新航线与原航线垂直。这样做既能在不改变队形的情况下改变航向,又能防止相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15D与苏-27UB编队飞行,注意二者外挂的区别

一架F-15D跟随前面的飞机完成转弯并保持平飞。其后方的苏-27UB并没有按规定的水平与垂直间距跟上转弯,而是滞后转弯,缩小水平间距,随后飞到F-15D正后方,并打开雷达,锁定了这架F-15D。

由于告警设备被关闭,F-15D并没有立即察觉到苏-27UB的玩笑。几秒种后,F-15D飞行员发现队形不对劲,回头观察时才注意到苏-27UB的反常举动。F-15D希望通过机动摆脱这架苏-27UB,但它携带着两具1800升副油箱,机动能力受到较大限制,而编队中的苏-27UB都处于空载状态(侧卫系列几乎从不外挂副油箱,往往使人们误以为其没有携带副油箱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咬住他的那架苏-27UB。所以在经过一系列不成功的尝试之后,F-15D飞行员放弃了摆脱。此时苏-27UB已经对它累计锁定了20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苏-27UB锁定的F-15D,注意翼下的副油箱

苏-27UB虽然开了个玩笑,但也颇有节制的就此收手,随即回到编队的规定位置。那么,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读者应该已经注意到了,由于二者挂载不同,使得这种对比将F-15D置于不公平的境地,因而结果也没有什么说服力。可能有的读者认为,F-15D未能摆脱的事实至少说明,空载的苏-27UB机动性优于外挂两具副油箱的F-15。遗憾的是,这个结论也缺乏论据支持。因为对于模拟格斗,尤其是“炮战”而言,初始位置差异往往能抵消掉机动性差异,使得战斗的胜负不能反映机动性的高下。凶险的近距格斗被称作“电话亭中的搏杀”,如果初始位置居于目标的后半球,通常可以根据对手的当前轨迹和姿态预判其下一步机动,优化己方的攻防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机动和能量损失,其结果是,机动性占优的机型被咬尾后,也难以摆脱机动性稍逊的对手。在实战中,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如两伊战争中的F-14A机动性对幻影F1有明显优势。但在一次空战中F-14A飞行员犯下大错,奉送了幻影F1约90度的初始角度优势,随后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摆脱,成全了伊拉克空军历史上最有价值的击落记录。

具体到这件事而言,由于二者初始位置的差异,除非F-15D有显著优于苏-27UB的机动性,否则被持续锁定的结果在情理之中。所以这件事可以证明的是:外挂两具副油箱的F-15D机动性未能显著优于空载的苏-27UB。

笔者和同学有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当时的美、俄、法(笔者最初在法文的《Volez》期刊见到这件事的详细报道,编队图即出自境外刊物)等国的主要航空刊物,发现境外刊物对这件事的报道内容比较统一。但奇怪的是,我国的报道不仅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异,而且自身就存在数个版本,内容自相矛盾之处也较多。

这便是在我国流传颇为广泛的“苏-27与F-15对抗事件”。由于我国当时刚引进苏-27SK,可能迫于宣传与美化之需,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工,衍生出内容自相矛盾、说法不一的多种版本。笔者认为,面对历史,后人应理性、客观的分析,更应尊重事实。而如果无视事实和基本规律,加入诸如“苏-27UB使用军用推力机动性就超过最大加力的F-15D”这样有明显破绽的说法,只能贻笑大方。更何况,用双座教练型而非单座战斗型进行模拟空战,本身就不合情理,是很明显的疑点。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飞行员的回忆录:

http://www.clubhyper.com/reference/f15vssu27sm_1.htm

诚然,苏-27系列的内置超载油箱使其在执行远程作战任务时无需外挂副油箱,降低了阻力和性能折损。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考虑到空中优势战斗机的本职工作CAP(战斗空中巡逻)的特点,为额外内载油箱而付出的结构重量代价会成为战斗中无法抛弃的死重,这也是副油箱的合理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