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志在失败的宿命之战

冷战结束之后各国军费一减再减。和平年代英雄气短,战斗机未打空战先打商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苏-27的各型对手,无论是实战的还是商战的,都在不断进步。为了保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在一线服役的价值,从苏-27诞生之日起,苏霍伊设计局就没有停止过其改型的研制。现在的“侧卫”不是一个型号,而是一个家族,包括单座战斗型、双座教练型、战术轰炸型、舰载型、多用途型等。一个基本型能有如此多的衍生型,这在百余年的航空史上也不多见,足以证明其优秀的基本设计和富裕的改进空间。

侧卫家族在随后的各届航展都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各种改进型也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1994年露面的苏-35(当时称苏-27M,请勿将本文中的苏-35与目前尚在测试中的的苏-35BM混淆)和1997年面世的TVC(推力矢量)改进型苏-37。大功率的被动相控阵雷达、鸭式前翼和推力矢量喷管,这些苏-27基本型号所没有的先进元素的堆砌使得苏-35/37周身洋溢着“终极侧卫”的味道。从2000年起“终极侧卫”有了第一个海外用户——印度。相控阵、鸭翼、TVC一个都不少,苏-30MKI可以看成是苏-35/37的外销版,也是印度空军的骄傲。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的空优主力仍是成军较早的苏-30K。渴望了解苏-30系列性能的美国空军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与印度空军两度交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Cope India”演习的F-15C与苏-30K

2004年2月的“Cope India”演习是美印第一次联合军演,也是鹰与侧卫的第一次正面对话。此时距F-15首飞已过去整整30年,被F-22取代也已提上日程。设计时互为死敌的两种飞机终有一战,可谓宿命之战,只不过来得晚了些。

中美两国同样关注这场对决。中国刚引进性能与苏-30K十分接近的苏-30MKK,迫切需要了解苏-30与F-15孰优孰劣,而美国空军则另有打算:为新宠F-22造势。如果F-15获胜,国会自然有最好的理由认为F-15已经足够确保空中优势,F-22是对纳税人金钱的浪费并削减采购数量。而对F-22的高性能垂涎三尺的美国空军、部分热衷于永远维持美国在军事力量方面强势地位的议员以及五角大楼的高官则希望借此增加F-22的采购数量,如果F-15能输的一败涂地自然再好不过。

但让F-15输掉谈何容易。升级后的F-15C“金鹰”实力早已今非昔比,装备了AN/APG-63(V)2主动相控阵雷达,相对于苏-30K的NO11M不仅不落下风,在搜索距离、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还要更胜一筹。而增设的航电、第二座舱和增强的结构又为苏-30K贡献了约1吨的空重,虽然水平机动性仍算出色,但垂直机动能力被F-15抛得更远。考虑到F-15的电子战优势和加速爬升性能优势导致的导弹发射包线优势和规避优势,会有更多的F-15在第一轮超视距对射后生存下来进入近距格斗。而F-15新近装备的JHMSC和AIM-9X的又搭配成了格斗中的绝世短刃。如果不做些必要的手脚,为F-22造势之大计恐不能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飞行员参观苏-30K的座舱

若想获得期待的结果,关键在于削弱F-15的超视距空战优势。因此美国空军没有派改装了主动相控阵雷达的F-15参加演习。此外,在超视距空战中,如果双方都有有效使用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能力,且性能不存在代差,那么飞机的数量优势比性能优势更能左右战局。数量占优的一方不仅能集中火力对一个目标持续射击降低其规避概率,更有利于安排各种战术使目标首尾难顾,实现1+1>2的效果。为此美方同意让印方以3:1的数量优势出战。

美国空军在多次局部冲突中充分展示了其系统优势,其取胜的关键是AWACS(全天候空中预警机)。AWACS最早是为了克服地面雷达的低空盲区而生。随着技术的进步,其作用已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出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目标的特性确定其威胁程度并迅速解算出最优的拦截方案,引导己方战机占领有利的拦截阵位,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可谓现代空战的效能倍增器。而没有AWACS的一方相当于丧失了“制信息权”,机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只能各自为战,缺乏对战场态势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果能做到“乱军中取上将之首”,在己方AWACS尚存的情况下摧毁对方的AWACS,则空战已经赢了一半。而本次演习美方没有派出其引以为傲的E-3“望楼”,倒是印方获得了AWACS支持,得以充分发挥其数量优势。

双方使用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AIM-120和R-77可谓美俄空军的另一对“传统冤家”。AIM-120系列已经衍生出A、B、C、D等多种现役改进型,R-77的中期改进型R-77M还在测试。现役的AIM-120C、D的抗干扰能力相对于R-77稍占上风,使用了更大的火箭发动机的R-77射程略远于AIM-120的初期型号。但得益于美国空军的精心安排,本次演习中的AIM-120不仅不能与R-77唱对手戏,反倒在演习规则的设定下性能特点更接近于上一代的AIM-7“麻雀”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为削弱F-15的超视距攻击优势,美方将AIM-120的射程限制在20海里(37公里),处于防守态势时进一步限制到18海里,即便在雷达屏幕上看到目标进入了AIM-120正常射击包线,F-15也不能做出任何攻击行为。美方还规定发射后必须仿照AIM-7“麻雀”导弹的使用方式对目标持续照射直至命中。而印方可以足额发挥R-77的射程和主动雷达制导特性,真正做到“发射后不用管”,大大提高了生存概率。F-15飞行员在演习后的访谈中表达了对这种明显不公平设定的愤怒,但也无可奈何。当苏-30K利用数量优势集中火力对他们猛烈射击时他们按下扳机却不管用,即使进入射程,为避免这种“半主动导引型”的AIM-120脱锁,受到攻击也不能回避。
印度人竭力避免近距格斗,凭借着规则的有利条件很轻松的把绝大多数F-15消灭在了视距之外。F-15飞行员虽然希望一窥苏-30K的近距格斗性能,但获得的机会屈指可数。曾有一架F-15有幸突入到目视格斗距离时发现它面对着数架苏-30K从各个方向的包夹。不过和视距外空战不同,这次F-15输的并不难看,它抢在被击落前成功击落了一架苏-30K。本次演习中F-15的大多数击落记录都是这样侥幸取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来年的Cope India 2005演习中,被苏-30K锁定的F-16

虽然过程充满争议,但从结果来看,Cope India演习让各国各得其所,可谓皆大欢喜:美国空军达到了了解苏-30K性能的目的;找到了鼓吹F-15过时无用论的绝佳理由;加快了换装F-22的速度并且在和国会的讨价还价中提高了声调。而印度空军得到了与世界最强空军的交手经验,战而胜之的结果仿佛让其脸上贴金一般一跃成为“南亚最强空军”,士气大振。市场战绩每况愈下的苏霍伊设计局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活广告,屡次在航展和防务展上以此次演习的结果作为苏-27/30性能超越F-15的证据进行宣传。不过从侧卫系列仍显惨淡的市场行情来看,各国还是很清楚这场闹剧般的演习究竟有多少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