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巨舰大炮”的代名词;相当于地面的重型坦克,装甲厚火力强大,海上主要进行炮火压制,航母服役前一直是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然而随着航母,制空权的诞生,昔日的海上霸主,也一步步走向没落。

大炮巨舰主义衰落,即战列舰衰落的原因:

1、外部原因:主因

其主要原因就是,航母时代的到来,海上制空权的产生!

2、内部原因:次因

A、攻击范围太小,战列舰的攻击方式就是炮击,二战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程是40KM。

B、战列舰远距离炮击精确度极差!虽然二战光学瞄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海面上的风速、风向、空气湿度等也会影响射击精度。战列舰是移动目标,导致射精精度极低。

C、防空能力太弱。

D、造价昂贵。

然而,即使如此,也难掩其曾经的辉煌;曾几何时,战列舰一直是海战第一利刃,特别是像在大西洋海域进行的日德兰海战,舰队的航速和火炮的口径成为杀伤对方、夺取海战胜利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因此,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尽风头,人们对战列舰的崇敬导致战后各国大力建造此种船坚巨炮的“海上堡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篇则主要介绍下,二战时期的两款顶级战列舰“俾斯麦”与“大和”战列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俾斯麦号战列舰(英文:KM Bismarck battleship ),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汉斯·布洛姆造船厂建造的,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王牌战列舰。

该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所建造的最强的战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服役时,俾斯麦号的标准排水量为49972吨,超过英德海军协定规定的35,000吨。至于满载排水量,俾斯麦号及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已经达到50,000吨。相较于其他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因受基尔运河水深限制而显得比较宽,使它可在波涛汹涌的北大西洋上稳定地航行,另外载油量较大亦令其可参与类似太平洋上的远距离行动。主炮为4座SK C34 52倍口径38cm双连装炮,其主炮理论射速很高,射速为3发/分(注:实战中远达不到此水平),这是同期战列舰的最高水准;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舰桥前后各布置两座,射程亦不低于纳尔逊级战列舰的45倍口径16英寸主炮,性能在当时很先进。主炮穿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在中近交战距离拥有很好的威力,但存速性能不佳,远距离交火时炮弹威力急遽下降。其装甲防护沿用 “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设计模式(称为“全面防护”),但是有完全具备重点防护的特点,是一种复合形态的设计。它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范围,其主装甲堡侧壁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和56%的舷侧高度,同时装甲总重量达到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比重,占标准排水量的41.85%。此外该舰在实现大防护尺度的同时,依赖大防护尺度提供的空间补偿,将主水平装甲安排在第三层甲板,让其与主舷侧装甲同时重叠在弹道上,使舰体要害部位的防护也得到了很大强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