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杨玉慧,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文审稿:黄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近日,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发表了一个演讲,再次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演讲的题目是“不打不骂不罚是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钱教授说:“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家长双手赞同:孩子如同小树,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帮着修剪枝桠,才能成为参天大树,不然只能成为秧子。

也有人提出疑虑:太过严格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怎么办?

那么在严格与快乐之间,家长该如何选择?孩子会如何成长?今天就来论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孩子要因人而异

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这要求家长首先就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而性格的形成,取决于先天和后天的诸多因素。

早在2500年前,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就把人的先天气质分为四个类型: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概括来说就是:多血质的特点是活泼敏捷;粘液质的稳定坚强;抑郁质缓慢优柔;胆汁质冲动外向。建议家长在了解孩子先天气质的基础上,对孩子因材施教。

比如孩子本身是抑郁质的,性格内向,就需要家长采取多鼓励的温和措施来引导,如果“虎妈”暴躁登场,那孩子只能是越管越糟。反之,如果孩子是胆汁质的,本身就容易情绪激动,在向他提出“稳当一些”、“慢一点”的要求的时候,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为这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尊重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

就好像“三翻六坐七滚八爬”等生理规律一样,心理的发育也是有规律的。

钱教授所提倡的严格管理,肯定是遵循这个生长规律而实施的严格,而悖规律管理则就会变成“阴影教育”。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孩子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只能是顺次发展,比如7岁以前的孩子,还未能建立起抽象思维的能力,他们是凭借表象进行思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如果你问:三堆苹果,每一堆都有5个,那么一共有多少?孩子会计算得出是15个。但是“三五一十五”的乘法口诀,是纯数字,是抽象的,孩子记不住是很正常的。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哭喊着背“一五得五…三五…三五…太难了”几乎崩溃,而妈妈则在一旁用威严又冷静的声音指导着“三五十五,重新背”,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妈妈“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这位妈妈没有遵照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一味的悖规律而行,这样教育的结果只能有一个——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外驱力转变成内驱力

驱力也叫动力,佛洛伊德认为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在驱力的作用下而为的,驱力越强,行动力也就越强。

内驱力是原动力,是发自内心想要做;外驱力则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迫使或者诱惑下而做。

讲一个故事来说明此事:一位独居的老人住在自家的平房里,平房前面有一块很大的绿地,每天老人午休的时候,总有一帮孩子在绿地上踢球,深受其扰的老人于是想了个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周,他每天都拿出10块钱分给这些孩子,说:爷爷我很孤独,就喜欢你们在窗外热热闹闹的。孩子们欣然接受,踢球更带劲了。一周后,老人称自己每次只能拿出5块钱,孩子们勉强答应继续踢球。又过了一周,老人实在没钱给孩子们了,这下孩子们不干了:没钱?没钱谁给你踢球啊!

这个例子中,老人成功的把孩子踢球的内驱力(因热爱而踢球)变成了外驱力(因钱而踢球)。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那些“只要你考前5名,我就给你买什么”、“只要你考好,就如何如何”等我们熟悉的承诺,都是外驱力。而快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把外驱力转换成内驱力,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样的严格教育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是不会留下阴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这也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儿童模仿的第一“榜样”就是家长。

所以,如果家长经常抱怨“我说什么他都不听”,那就反思一下您这个榜样做的如何?因为比起听,孩子更愿意看你做,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是也。

当我们在发愁孩子不能好好写作业的时候,与其一遍遍地催促“快写,都几点了,你怎么就不知道抓紧呢?”,不如拿本书,告诉孩子:接下来是我的看书时间,我打算半个小时看到哪里等详细的计划,然后坐在旁边静静的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很清楚自己的写作业时间,也会学着自己做计划,而这种明确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并且迅速制定规划并付诸实施的能力,将是一个人终生的财富。

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严格或者快乐就能一言概之。我们主张严格教育,但是这个严格的前提就是尊重个人、顺应规律、培养内心、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