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科资料: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内,包括了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南地区降水丰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一直是西藏的“粮仓”。作为中国的固有领土,藏南对于藏族同胞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宗教价值和象征意义。比如门隅地区的达旺,曾出过闻名遐迩的“情僧”、“诗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趁清政府内忧外患之机,以印度为基地,向西藏展开蚕食。

这一时期,在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的授意下,英方人员展开实地勘查,并按照自己的意图,画出了东段的“中印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边界基本上沿着喜马拉雅山脊,从中国、不丹接壤处到中国、缅甸接壤处,将门隅、珞瑜、下察隅等地区划入到印度。

1913至1914年,在英国主导下,中、英、藏三方代表在印度西姆拉召开商讨边界的“西姆拉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4年3月,麦克马洪背着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与西藏地方代表以秘密换文的形式,达成所谓“西姆拉协议”,借此主张英印单方面划定的“印藏分界线”。 这即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的由来。相比传统的印藏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大大向西藏方向推进,把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到英国的印度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当时还是此后,历届中国政府多次发表声明,坚决不承认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

1948年,刚独立的印度派出军队进驻藏南,驱逐西藏当局派驻的行政人员,一步步开始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到1960年,印度完全控制“麦克马洪线”以南的藏南领土。

1962年那场著名的战争之后,中印双方又迅速在“麦克马洪线”附近恢复了对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印度在控制区设立“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年又正式变更为“阿鲁纳恰尔邦”。

长期以来,受地理影响,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力量投射就困难重重。而因为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对藏南地区实现有效控制更是难上加难。1962年,我方也仅是抓住了10月、11月短短两个月的“后勤窗口期”,速战速决,速胜速退,实现了打击敌人的目的,但是,若论保住胜利果实,在当时确实力有不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而言,印度从平原地区向藏南投放兵力,无论后勤保障能力还是相持能力,都有很大优势。

即便今天,藏区和边境地区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中印两方在实控线两端的兵力部署仍然悬殊。瓶颈仍然是后勤。藏南始终是易攻难守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随着国力增长,收复藏南,只会是一个想不想、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

长远而言,未来收复藏南,未必是通过军事手段,也未必是在喜马拉雅山方向发力。

看完本文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