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溪大桥

横跨珠水洛溪桥,

灯火荧阑灿九霄,

盛世移山多壮举,

今朝姿旎更丰饶。

30年前,曾有人用这首诗称颂建成通车的洛溪大桥。可以说,洛溪大桥30年是改革开放背景下番禺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小番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洛溪大桥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溪大桥拓宽的呼声持续多年,今年五月终于传来好消息。随着施工队伍的进场,洛溪大桥拓宽工程正式动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焕然一新的洛溪大桥……

“路通才能财通”

时光悠悠。番禺人对桥的渴望,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

当时,1300平方公里的番禺土地被30条河流主干道,300多条大小河涌分割得“支离破碎”,人称“锅底地”。如果有喜庆事,每家每户就靠划艇探亲,有些农副产品也靠艇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以后,港澳同胞纷纷回来支持家乡建设。1978年,霍英东、何贤等爱国侨胞到广州参加交易会。这一路,霍英东、何贤最大的感受是,如果没有一座连通两岸的大桥,番禺很难发展起来。

“要建设好番禺,就两句话,路通才能财通,有人气才能有财气。”

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出点力,来帮助建造番禺。

可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要修建一座跨江大桥,谈何容易?资金从哪里来?——最好就是拿捐赠的汽车来变卖。建桥就是这样开始的

要建洛溪大桥的时候,何贤先生已经是重病在身了。为了完成洛溪大桥的建设、番禺人民的心愿,他亲自上北京,找到当时的总理,希望总理批准进几百部车,用来换钱来加快建设桥梁。这个行动都感动了总理,总理批了300部车,完成何贤先生的心愿。

除了霍英东、何贤等港澳同胞的捐助,广东省交通厅、广州市政府也给了番禺极大的支持。为了解决建桥的通航高度问题,当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曾亲自到北京找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国家给予支持。

“这简直是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激情燃烧的年代,洛溪大桥就这样建起来了。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通航净高34米,全桥总长1916米,主跨180米,在当时居东南亚同类桥梁之首位。

1988年8月28日,是一个载入番禺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洛溪大桥建成通车。时任省长的叶选平、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等各界人士前来参加大桥的通车典礼。

这一天,也是番禺人民的大日子。很多自发来到现场的村民,等通车典礼一结束,就跟在长长的车队后面,从洛溪大桥的这一端走到那一端,走出番禺,走向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溪大桥由于整个工程质量达到了高精度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的预应力桥梁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进入到了世界先进行列,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还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桥梁”,首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978年~1983年度全国十大公路工程等多项大奖。

当美国公路安全保险研究院主席布莱安欧尼尔率团考察了洛溪大桥的建设情况后,甚为惊叹地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光留史册,富促城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路通财通的番禺,也从“锅底地”一跃成为珠三角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一颗璀璨明珠。短短几十年间,番禺GDP从1988年的5.75亿元,迅猛发展到今天接近2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溪大桥是番禺路桥建设的缩影,也是番禺时代发展的见证。它展现了番禺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也承载着旅外乡亲报效祖国、热心发展的赤子之情。

珠江两岸奔流不息的车流、拔地而起的高楼,日新月异的新城,正如30年前,洛溪大桥碑记所言:变水国若通途,光留史册,富促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