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乃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千百年都特别强调尊师重道。崇尚知识、尊重师长的传统优良品德,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得以发扬光大、不朽不灭的重要保证。
因而在古代乃至现代,“拜师”都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学习戏曲、书法、国画、中医、针灸等传统文化都讲究拜师学艺,武术也不例外。没有师父便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就不算入门。行里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就是“不正规”。
一、学习太极拳为什么要拜师?
古代传承一门技艺非常严格,各行各业都有秘不示人的独门绝技,不拜师难得技艺之密传,不拜师难以担当本门技艺承传之重任。拜师,表面上看是一种形式,实则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和一种文化的传承。
古人对拜师收徒十分重视,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难窥其端倪。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行名师、名家多开山收徒,使传统技艺与文化精髓得以正脉传承,代有传人。
然而,现代人学习太极拳和古人学习太极拳的目的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古人创编太极拳,在时代背景下技击一定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健身。而现代社会,人们练习太极拳多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目的,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则渐渐被淡化了,被普及的已经是太极拳很表面化的东西,真正具备既能“防身御敌”,又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太极拳根本得不到普及,甚至连传承都面临危机。这是太极拳传承的缺失和悲哀。
普及未必等于传承,精髓也永远不可能被普及。在全世界几亿人都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原汁原味的太极拳内涵还能保留多少?再不挖掘传承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的生命力还有多长?所以,拜师学艺就成了传承国学精髓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无法替代。如果你是一位想在太极拳方面有所作为的人,你连拜师的欲望都没有,老师怎能对你倾囊相授呢?换句话说,老师凭什么将国学精髓传授给一个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感的人呢?
二、拜师与不拜师有什么区别?
简而言之,拜师,对徒弟而言,为了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对师父而言,为了太极拳之精华代代皆有传承人。
1、从形式上来讲,不拜师,就如同我们在学校的师生一样,是最普通的教与学的关系,只能称为“老师”,关系密切的可以称为“师傅”。拜师以后,则是名副其实的“师徒”关系,徒弟即可名正言顺地称老师为“师傅”或“师父”,也就是成为血脉相连的师生加亲情关系,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即指的是这种关系。
2、拜师以后,在古代徒弟是会被写入太极拳传承谱系的,现代社会则会被纳入“传承网”,成为某一门派某一代传承人,成为“根红苗正”的太极拳传人,这是一个人被载入史册的光辉印记。没有拜师的学员,不可能有传承方面的记载。拜师与否,是太极爱好者人生经历中仅次于结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别重要,也特别要慎重。
3、从教授与学习方面来讲,拜师以后,有责任心的师父都会言传身教,“倾囊相授”,并毫不保留地将太极拳密不外传的套路和功法传授给弟子。弟子要严守师训,继承老师的倾囊之授,吸其精髓,并能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达到理法合一。而没有拜师的学员,负责任的老师,也会教授一定的太极拳基本理论和拳法,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健身养生足以,但当学员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就不方便再传授更深层次的东西了。
4、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方法是:“言传身教”。老师教学生一般是以上大课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个人教,许多学生一起跟着学,而师父栽培一个徒弟,是靠单独传授,或几个徒弟一起传授的方式来教授的。而且一个师父倾其毕生的心血,也许才能成就一个出色的弟子。
5、拜师以后,师徒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很稳固的亲情关系,好的师徒关系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样,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一辈子即使相隔千里万里,也割不断师徒的情分。逢年过节,或师父及师母的生日,或师父家里的大事、或开业、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师父或亲自参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问候和关切。师父也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弟子。当然,师徒双方也许会因繁忙或其他事务不能经常联络,但这并不能影响师徒关系的现实存在。如果是没有拜师的学员就缺乏了这份亲情关系,以师生之礼相处即可。
6、拜师之后,就确立了正式的传承关系,解除了教与学的后顾之忧,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学,师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学有所成,有一天出师了,师父有责任和义务将徒弟介绍给水平更高的师父来教授。没有拜师的学员,老师不承担此项责任和义务。
7、拜师者,要承担起继承、传承和发扬光大本门太极拳的责任和义务,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本门学术之尊严,维护师父之尊严。而一般学员就没有这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三、拜师的程序是什么?
武术界向来讲究拜师仪式,重视师徒的缘分关系。收徒续的是前世缘分,授徒继的是传统血脉,以师徒的师承关系、名份极严而著称于世。要想成为师门正式弟子,须经过师父几年的反复全面考察,考察的目的一是决定是否收他;二是入门后如何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教育。
确认品行端正,符合条件得到认可后,经人介绍,本人写拜师申请,师父和师兄们认可后必须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在拜师仪式上要当众宣读《拜师帖》,要表明拜师者愿意拜某人为师;要表明自己入门后学习弘扬本门功夫的决心。同门师叔或师兄要当众宣读《门规师训》,并对其提出入门后在遵纪守法、尊师重道、做人做事、武德武风、文明礼貌、刻苦练功、博采众长、争优创新等方面的要求。
拜师仪式上徒弟向师爷、师父、师娘行过三拜大礼,这是接受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呈上《拜师贴》,内有压贴礼(也可拜师前向师父交拜师礼金),接着拜同门、见证人(来宾)。
在拜师仪式上,师父及两名以上见证人在《拜师帖》上签字等一系列手续后,方能进入师门,成为师父的入门弟子。入门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大师兄,亦称开山弟子;最后进入师门的入门弟子,称为小师弟,亦称关门弟子;同时入门的年长者为师兄,年青者为师弟。
未经过上述程序,向师父学过拳技且功夫较好,得到师父承认的,也是师门弟子,但只能称作记名弟子,不能称为入门弟子。不是入门弟子,也不是记名弟子,只是同师父学过拳技,称为学员、学生或学徒。其中,向师父递帖后处于被考察阶段、师父尚未正式承认的可称为递帖学生。
另外,有的同时进两个师门的问题,原则上,师父在世就不再拜其它师父。一个徒弟进两个门学同一种拳术是犯忌的。但不是同一个门派的也可以拜。拜其他师父之前必须取得目前师父的同意。有不少师父高风亮节,不但支持自己的弟子再拜高人,有时还为自己的弟子推荐武技高超的老师。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经拜师,师徒之间就确定了名分,明确了责任。隆重的拜师仪式不仅包含着弟子对于师者的尊敬,寄托着师者对于弟子的期望,也承载着师徒对一脉学术薪火相传的共同美好愿景。愿传统武术太极拳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预约免费体验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