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北方天寒地冻的时节,皖南却正值晚秋。皖南之行,首站选在了黟县宏村。前文介绍了宏村的秀美风光和古宅的故事,今天就唠唠著名的宏村水圳吧。

宏村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珍贵的石碑就在我的住处旁边,比较隐蔽,很多游客会不小心错过。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他们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村的先祖从西面村外的吉阳河上横筑了一座石坝,用石头砌筑了水渠,利用落差把水引进村,然后用石块修一条60厘米宽,四百余米长的水圳,把水绕民居而行,汇入”月沼“并贯穿它再次绕行民居流入南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长1200余米的水圳由南湖流出回归河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活水水系,弯弯绕绕的”牛肠“卧在了宏村的牛身里。这里就在我住的客栈旁边,我在二楼正好可以看到这个闸门。这里位于宏村的西北角落,鲜有游客光临。一日,我在房间里听到了导游的讲解,原来,这里的闸门只有村长才有权利打开或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村南湖,被称为“牛肚”。世界上最“牛”的村子不是养了多少只牛,而是村子本身就是按“牛”的结构设计。1986年还荣登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图案,而且是经常使用的30分钱面值《中国民居》普通邮票,2004年国家邮政局还专门为最“牛”的村子发行了特种邮票,这个村子就是安微黟县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在后来的嘉庆年间,风水先生认为牛有“反刍”功能,应该有两个胃,又人工开掘了“南湖”。历时130余年,“月沼"作为”内阳水“,”南湖“作为”外阳水“,水圳作为连接器,形成了一整套涓涓流淌永远不息的水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村月沼。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 ,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创造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人们浣衣洗涤、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当年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奇妙的是,这牛肠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这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富有灵气,有6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涤;五是灌溉;六是发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家还把圳中之水引入家中,所以大多数住宅里栽花种草,花果树木的庭院假山盆景,曲径通幽,非常优雅。九曲十弯的“牛肠”终年流淌不断,就是村里的自来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人民政府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修了自来水,水圳不再是饮用水,但是洗涤浇灌等仍然使用水圳里的水。奇怪的是水圳多年来,天晴下雨,一年四季,始终保持水位在一定的高度,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这充分显示了古人新建水利工程的水平之高以及高超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宏村的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且富有灵气。宏村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它吸引了 日本 、 、 、 等国内外专家接踵而来精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