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还沉浸在联合贷给城商行带来的高流量和高收益中沾沾自喜时, 浙江省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敲醒了沉睡中的网络金融大佬们。尤其在城商行风雨飘摇的网络金融业务发展道路上,部分从业者的眼神更加迷茫,赖以生存的法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一方面,在强监管的压力下,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若能攻坚克难,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互联网贷款风险策略和风控能力,则能为银行的网络金融业务开辟新的天地和创造比联合贷更加辉煌的业绩。

联合贷既是“代价“也是“机会“

随着城商行直销银行热度退去,联合贷款犹如城商行网络金融部门的救命稻草一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行业间顿时掀起了一股对接和发放联合贷款的热潮,大家四处奔忙,只求早点上线,多争取额度。毋庸置疑,联合贷款在网络金融部门面临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雪中送碳,赚取了高流量和高收益,增强了城商行成立和壮大网络金融部门的信心和决心,但同时,也付出了不可估量的“代价“。城商行陷入联合贷款的高回报率中无法自拔,一叶障目,致使该建的系统未建,该培养的人才未培养,该推出的产品迟迟无法落地,该搭载的基础业务未搭载。

有了第一,离第二、第三还远吗?

在浙江省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中明确规定了核心风控环节不得外包,应坚守“立足当地、服务当地、不跨区域”的定位,与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联合贷款模式有较大出入。不管是当地政府还是监管层面,都不希望本地银行的业务风险和信贷风险不可控,也不希望本地有限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其他地区的消费和经营。目前,尚只有浙江的城商行受到影响,但有了第一之后,第二,第三,甚至是全国性的类似要求和规范还会远吗?

城商行发展网络金融之痛

为什么城商行会热衷于联合贷款?除了联合贷款能在短期内创造较高流量和收益外,也存在其他业务和产品难以推动和落地的客观事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战略属性与短期考核之间的矛盾 <<<

城商行在发展网络金融业务过程中,系统开发和相应的投入受用户数量的制约,边际成本较高。在短期内如果用传统的投入产出比来进行评估和考核,一定程度上会扼杀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受缚于短期收益和考核压力,从业者没有了计谋深远的格局和动力。

2.

>>> 技术支持与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

技术部门的工作重心以核心系统建设和维护为主,可投入到互联网业务平台建设中的资源较为有限,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业务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存在时间节点、优先等级、市场机会等方面的矛盾。

3.

>>> 渠道、产品、营销、风险部门之间责、权、利不对称,难以形成合力 <<<

产品和风险部门,习惯于在传统模式下开展工作,寻求突破和创新的动力不足,对新渠道、新模式持看好,但不急于尝试的态度;营销部门和分支行受利益驱使,对新渠道和新产品有选择性地营销和使用;渠道部门有创新意识,但需要产品部门、风险部门的通力配合才能促成新产品落地。

4.

>>> 人员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

人才配备的力度与网络金融发展的需求相去甚远,在部分互联网银行中,一款产品从设计到落地需投入几百人力,而在大部分城商行中,人员数量削减到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产品的预期和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在网络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唯有各个版块通力协作,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探寻自主发展空间,打造自主发展互联网贷款能力

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或将过时,根据监管动向,打造自主发展互联网贷款能力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注点(具体实现方式和操作不一一详尽描述,内容也不是新思想,新方式,新做法,仅做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和共同思考:

  • 过早的事业部制可能会导致急功近利,弱化基础平台和业务的建设和推广。

  • 风险内嵌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互联网贷款风险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 联合建模在互联网贷款产品开发初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且容易落地的建模方式。

  • “白名单”在网贷产品上线之初成必经之路。

  • 网络金融部多补充有数学、统计、计量经济学等专业的人才队伍,以进行更好的数据开发、分析和运用。

  • 产品和用户的运营至关重要,必须提高重视度和加大投入。

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互联网贷款风险策略和风控能力,是一个体系建设,不单仅是是一套系统和一个产品,涉及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人员结构、风险偏好、考核、预算管理、渠道建设、产品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达到监管对开展互联网贷款的要求,也才能在做好自主互联网贷款的基础上,借力助贷、联合贷款高流量之力做优做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文 /甚韦(九卦金融圈专栏作者),本文是九卦金融圈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