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1月28日,证监会新任主席易会满履职后的首个交易日。

当日收盘后,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告诉媒体,为更好发挥保险公司机构投资者作用,维护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银保监会鼓励保险公司使用长久期账户资金,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专项产品通过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这是个重磅信号:银保监会已经与证监会达成共识,将鼓励险资在资本市场上更有作为,乃至支持险资增持上市公司。

看到这个新闻,老股民不由得会心一笑:2年前被怒斥“强盗、妖精、害人精”以赶出股市的险资,在当下股市的流动性风险、银行&券商的爆仓危机中,要被请回来了。

这不是银保监会近年来就险资入股市的第一次表态,去年10月上旬,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营部主任任春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说,鼓励保险机构以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的方式,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更积极参与解决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时隔仅仅百日的这两次银保监会表态,姿态完全一致,强调险资入市的方式乃“财务性、战略性投资”,目的是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方法是拓展专项产品投资范围。

坊间戏称,之所以银保监会在刘去易来之际如此表态,可能是为了照顾刘的面子,毕竟“妖怪害人精”的表态令人印象深刻,刘若仍在,银保监会表态请险资回A有点儿打脸。

而在去年10月25日,银保监会还发布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各保险资管公司便已经在股市落子。最新数据显示,国寿资产等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完成专项产品的设立前登记,目标规模合计1160亿元。其中,5单专项产品已经落地,完成投资约22亿元。

讲真,用激烈表态从A股赶走野蛮人的举措,是颇值商榷的。银保监会请回险资,固然是不得不然,但也是明智之举。而真正的明智,什么时候来到都不算晚。

前保监会主席,如今在秦城的项俊波,当初也被刘主席狠狠打过脸,项主席这边刚说过“险资越买,证监会主席越高兴”,刘主席就脱稿怒斥害人精,表示自己其实一点儿都不高兴。所以要说打脸这种事,出来混其实都要还的,试问苍天饶过谁?

那,为什么说,股市应该请回险资?

简单复盘一下吧,老股民应该都很熟悉,花朵君长话短说。

2016年宝万之争时,证监会及多个政府部门强势围观但未介入,直至年底,姚振华虎躯一震,站在了多次对野蛮人表示不屑的董明珠面前,险资兵临城下,刘主席强势发言,于是前海人寿立即认怂表示不再增持格力,已持有股份将缓缓清仓。

在董小姐临危与转危为安的过程中,董小姐说过最出名的几句话是:(险资举牌制造业明星企业)是破坏中国制造,会成为社会罪人;利用杠杆经济发财,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

这与2016年底刘主席的表态很像: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

那么问题来了,

1.中国的制造业也好,实体经济也好,是不允许保险资金入资的吗?

2.利用杠杆经济发财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吗?

3.杠杆收购,算是“来路不正”的钱吗?

有人觉得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在接下来的这两年,股指以完全相反于世界各主流市场的走势,给了他们狠狠的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董小姐等人提出的若干问题,其实答案的内在逻辑很简单,当市场归市场时,道德会以更完美的方式表现出其力量,花朵君无意在这篇小文中进行一番蒙德维尔和亚当斯密的市场道德之争,市场经济当然应符合社会道德,但在零和博弈的市场中,是否也必须要求人们的利己之行为,结出利他之果实?在绝大部分情况,尤其熊市中,那不可能。而在高风险的股票市场上依然用形而上的大棒去揍人,投资者终究是会用脚投票的。

股市什么时候才不是零和博弈?唯独盘子越来越大,投资人越来越多,信心越来越强,才有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内,造成各方面喜闻乐见,才会有多数人的赚钱效应。

如果董小姐不努力将股价维持在高位,那么就算没有险资举牌格力,格力也难免被他人举牌;

在未引入AB股的情况下,规则即是规则,允许险资入市,就很难拒绝险资谋求其标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在其投资行为乃合法的情况下,这是正义的;

股市确实是金钱游戏,接受杠杆也好,拒绝杠杆也罢,必须坚持依法监管,法不禁止即为可行。任性监管的后果世人已经见到了。

尊重规则,就是尊重自己。毁弃规则,就是破坏信心。前者是高贵之举,后者是饮鸩止渴。

银保监会果断请回险资的表态,来得好,来得到位。这并不是说险资是天使,但天使也好野蛮人也罢,不是一个人或一些人说了算,而是规则说了算。

当然,对于股民而言,银保监会请回险资的好处很明显: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去年11月底,险资运用余额16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近2万亿元。如果时势得宜、险资略微放胆,当能对A股起到肉眼可见的提振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也将会是长期的——开头说过了,银保监会对险资入市的态度是中长期账户的战略性投资。

但也应该意识到,信心的恢复并非一朝一夕,与此同时,对于监管方来说(包括证监会与银保监会),如何鼓励与支持险资使用中长期账户,如何避免2015—2016年险资频频炒作短线造成的惊涛骇浪,如何界定“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如何规定险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和期限,这些问题都将考验管理层的智慧与魄力。

对于险资来说,在当前形势中回归A股,也可以成为将享赚钱效应,又去“妖精”污名的好事儿,股民不会要求险资们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但也不愿看到险资成为热钱。

另外,最重要的当然是:规则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