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丽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好、起步快”,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高于全国、全省,顺利实现“开门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一季度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9.8%。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70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较上月提高2.5个百分点。固定投资回升加速。一季度增长10.9%,排名全省第三,增速高于全省(9.0%)1.9个百分点,高于2018年(3.0%)7.9个百分点。四大结构性指标较快增长,民间项目投资、交通投资、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9%、38.9%、26.9%、72.3%,分别排名全省第1、第3、第2、第3。社会消费平稳增长。全市一季度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4.12亿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收支增长稳定。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44、40.4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13.8%、15.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81亿元,增长30.6%,其中八项支出95.79亿元,增长28.9%。匹配指标整体向好。一季度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23.3%,高于2018年(5.1%)18.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6.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主要做法

一是大力推进体制改革。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工作,研究生态信用“正负面清单”,建立完善符合丽水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建设具有丽水特色的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推进中国(丽水)两山学院建设,举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际大会。加快数字化政府转型步伐,制定《丽水市“花园云”建设行动方案》,通过搭建、完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智能监管等平台,实现“全域联网、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科学决策”。继续实施“林权改革”“河权到户”“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实施大搬快聚工程,进一步激活农民产权,助推农民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加快工业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建立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工业用地市场,一季度,全市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面积占比97.0%,实现省级以上平台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地率10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企业投资项目评估评价审批流程,推动多评合一、结果互认,助推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完成审批“最多90天”。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全面落实省民营经济31条,丽水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3条、减负20条等政策意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十大评价标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市本级、龙泉市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强化山海协作,搭建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外贸转型升级等平台,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通向海发展的大桥梁大通道。加强城市化发展,积极调整区域内生产力布局和集聚生产要素,建设承载产业投资和产业转移的“生态洼地”。立足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紧紧围绕生态工业“31576”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招引、培育产业,推动生态工业全面扩量提质。用好华侨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进口商品“世界超市”,支持青田建设欧洲国际产业合作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大力推进产业优化。立足省级生态工业试点市发展契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三园一镇”为主平台,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发展“12358”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智能化发展,全面推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入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按国际最高标准抓好开发区合成革行业转型提升。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凤凰行动”。建设丽水生态产品(丽水山耕)等4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创建云和木玩等4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与之江实验室、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深度战略合作,加强厅市、校市合作,用好科技、人才政策。依托生态优势,加大开发区(园区)等土地盘活力度,引入生态大项目,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农商互联,开发、创新丽水特色,挖掘、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和民俗餐饮文化,开辟集游、住、食、学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整合“网商、店商、微商”三商资源,打响“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三山品牌,充分释放“红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