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并在三月出现国内楼市”小阳春“。然而到了四月,国内不少城市的楼市投机炒作抬头,出现过热的现象。

以苏州为例,今年4月,苏州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数字跳动”。首先是热门土地遭房企疯抢,土地溢价率达到30%。

其次,据克而瑞数据最新统计,4月苏州(含吴江)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环比上涨6.51%,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上涨33%,较2019年月均上涨37%。据了解,4月份苏州的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99%。

但是,苏州房市过热的迹象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警惕,苏州市政府正在酝酿出台调控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中下旬,各地楼市调控政策“画风突变”,在住建部的督促下,楼市过热的城市的政府开始密集出台从紧的调控政策,调控次数高达60次,明显高于2月份的21次和3月份的15次。5月的房地产又开始呈现新一轮的政策收紧态势,不仅仅从楼市,还包括从土地市场的整顿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控。

《央媒释放重大信号,国家又要出手了?》这篇文章说明了政府不希望房价大跌,也不希望房价暴涨,更希望房价平稳运行。因此在短时期哪个城市的房价(例如四月的苏州)上涨过快,那么从紧的调控政策肯定会快速出台。

因此未来几个月房地产政策调控的趋势是哪里过热打哪里,其中被住建部点名的呼和浩特、贵阳、丹东的调控政策将进一步收紧。

但一个城市打压政策出台次数越多,并不一定是坏事。历史上来看,综合竞争力越强的城市,出台打压房地产的政策次数越多。

例如北京和上海依然在购买资格上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而近几年像武汉、成都、杭州这样的热点二线城市经常密集出台限购限贷的政策。

相反若一个城市总是出台宽松的购房政策,这往往意味着这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差,吸引不来外地人口,那么这个地方的房地产往往不值得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证券市场不同的是,房地产市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区域市场,苏州的房子与北京的房子大不一样,潜在的客户群体也不一样,因此每个地方的房地产的基本面都不一样,房地产的发展走势当然也不同。长期来看,决定一个城市房价走势的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第一阵营北京、上海、深圳依然独领风骚,持续地吸引着全国的富人和中高端人才。

第二阵营广州和热点二线城市紧追其后,并且出台比北京上海宽松得多的落户和补贴政策来争夺人才。第三个阵营就是其他各地的省会城市以及少数三线城市。

未来这三个阵营将会持续地吸收着其他地方的年轻人口和中高端人才。因此长期来看,买这三个阵营的房子,大概率能实现保值增值。而其他的大部分城市将成为“城市战争”中的失败者,这些地方的房地产并没有多少上涨空间。

中国未来实行千篇一律的调控政策的时代很可能一去不复返,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会因城而异,各个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微调将会常态化,房地产发展的长期逻辑不会因为政策的反复变动而改变,而普通购房者切勿盲目跟风炒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