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谈“意见”之前,首先赞同一下史老师。史老师说,白车轴草的叶子通常为“掌状三出复叶”,偶尔出现4以上数目的小叶,是因为“在叶片发育过程中遇到低温、病毒感染等特殊情况,导致小叶原基增生”,这个说法是对的。很多人以为多小叶是基因变异,不对,这种情况不是基因有毛病,而是在发育过程中出了问题。就像人的六指儿,也并不是基因里写好了就该“六指儿”,只是一不小心没长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小叶的白车轴草之所以被叫做“幸运草”,只是因为罕见。这真是要拼人品,有时候瞪大眼睛遍寻不着,有时候却扎堆出现。图一是我于09年在武汉江滩公园拍的,运气爆棚的5小叶,我曾经长期用它作为微博头像,今天顺手把本公众号的头像也改成它了。有人会说你头像绿了,不吉,没关系,咱无神论患者不信这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见到的“三叶草”以白车轴草居多,但也有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史老师说,二者“叶子的形状基本类似,不开花还真的很难区分开”,这句我不同意,此为第一点意见。它俩的叶子确实很像,但多数情况下区别也明显:白车轴草的小叶“倒卵形至近圆形”;红车轴草则要狭长得多,一般为“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小叶上的V型白斑经常消失不见。这很难区分吗?我觉得不瞎就不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点,史老师通篇以“车轴草”指代豆科车轴草属植物,按一般惯例,以属名泛称该属无有不妥,但具体到“车轴草”问题就来了。豆科车轴草属并没有任何一种植物的中文名叫做“车轴草”,被《中国植物志》冠以“车轴草”之名的是另一种八百杆子打不着的植物,茜草科拉拉藤属的车轴草/Galium odoratum (L.) Scop.(如上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中国植物志》,车轴草广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我葱省亦在产地之列,胶东一带亦有之,但本砖家却未见过,青岛更常见的该属植物是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inn. var. tenerum (Gren. et Godr.) Rchb.(也许是拉拉藤/var. echinospermum,同种不同变种我分不清)。本种和车轴草有共同特点,其叶均为多片轮生,一般6片起步。车轴草可多达10片轮生,且叶子更为细长尖锐,就像古代车轮的辐条一样,我猜车轴草之名即来源于此。

话说车轴草这名字真的别扭,不单单是有歧义的问题。每次看到这名字,我都会想起“嫪毐”......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