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有风险,购买需谨慎。远离非法集资,确保财产安全。

这些大家平时听起来都耳熟能详的口号实际上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经常会被忽略。

购买理财一定要注意不能涉及非法集资,否则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就难以保障,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那么,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出现哪种情况要提醒自己注意不要陷入非法集资陷阱呢?

首先,购买理财产品时要购买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非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可能会陷入非法集资陷阱

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发行理财产品,只有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是有风险保障的,虽然现在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都不能保本保息的,但是金融机构发行的是正规的金融理财产品,而一些非金融机构特别是一些企业往往将非法集资行为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发放。

因此,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商场、广场一些理财产品的宣传,一个大的非法集资机构就是靠人海战术在商场和广场向人们宣传推荐理财产品而最大规模时达到几百亿的规模。

同样的是,如果在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有工作人员向你推荐非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你也一定要警惕和注意,有可能是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违法销售非法集资产品,而不是真正的理财产品。

近几年来,各银行出现营业人员销售“飞单”的现象,就是银行工作人员违背银行的规定在销售非银行的理财产品甚至是非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

因此,无论是金融机构的人员向你推荐,还是社会机构向你销售和推荐非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警惕非法集资的坑。

其次,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不要离开银行柜台或者工作人员代办,只要是经办人员说替你代办一定要警惕

过去人经常讲,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而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在银行的柜台、通过正规的手续、严格执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严格进行“双录”的情况下购买,才是有保障的。

但是,在一些人购买理财产品时,经常遇到一些工作人员将购买理财产品人员拉到一边,推荐所谓的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甚至热心地帮助购买理财产品人员购买,导致所购买的理财产品不是购买者希望购买的理财产品,甚至可能是社会非法集资产品。

据有关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投资理财类非法集资案件占全部新发案件总数的30%以上,大量的不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使得非法集资包装成理财产品传播更快、覆盖范围更广、产品销售更便捷、资金转移更迅速。

有报道称,某银行客户经理8年间,通过代客操作理财产品买卖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造成了高达2.1亿元的损失。最后被检察院以涉嫌集资诈骗罪批准逮捕。

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自己购买和操作,一定要购买金融机构的产品,面对社会化的理财产品、互联网融资平台的理财产品,购买时一定要小心,而如果工作人员提出代办一定要谨慎。

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购买正规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同时一定要自己亲自办理,这是防止非法集资陷阱的重要方式和保障。

其三,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警惕推荐的所谓高收益陷阱,高息是个坑,只要有人向你推荐高息理财产品,那么你一定要当心陷入集资诈骗陷阱

十次受骗十次贪,非法集资之所以成功就因为高息诱惑的陷阱,总有人抵挡不住高息的诱惑而陷入其中难以自拔而上当受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去商场有人向你推荐高收益的产品,什么百分之十几的年度收益率甚至超过20%的收益率,什么保本保息,就有尽有。

有的人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被银行的工作人员推荐还有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结果购买了非法集资的产品,甚至有的购买了保险。

非法集资不管以什么方式出现,最根本的特点是高息、高回报、高收益为,如果你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向你推荐非银行的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那么你一定要注意,可能会掉入非法集资陷阱。

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理性进行投资,千万不要相信那些非法集资者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即使是银行工作人员向你推荐高收益的产品也要分清楚是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是银行代理的金融机构理财产品?还是非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所以,一定要选择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或者银行代理发行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千万不要购买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哪怕再高的收益率也不要受到诱惑。

同时如果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向你推荐优先返息、高返现之类的理财产品,一定要警惕,你可能已经成为非法集资的诱饵。(作者:麒鉴,财经金融分析)

本文作者原创,专注于财经热点分析评论,欢迎关注留言讨论,严禁抄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