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宁区消息,仙霞新村街道古宋居民区,东起水城路,南起茅台路,西临安龙路,北至新渔东路,与长宁实验小学只有一条马路之隔,因此是许多家长的"心头好"。然而,这个居民区共有千余户住户,人员流动性非常大,而且部分居民楼还没有物业管理……那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这样一个居民区,如何做到家喻户晓、全员响应、常态长效的呢?

人员流动大反复做工作

"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一名党员就是一粒种子。"古宋居民区有一项党建的优良传统——把党小组建在楼组里,这是居民区党总支从成立之初就设立的理念。党总支通过楼组里的党小组凝聚居民,将工作深深扎进楼组,走进每家每户。

在早期宣传发动阶段,居民区党总支就召集楼组长召开动员培训会,要求把开展垃圾分类的精神和要求带到每家每户。当时,各楼组长都立刻行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宣传册、宣传品、垃圾分类桶很快在整个居民区铺开。遇到新搬来的客人,楼组长会第一时间告知居委会,居委会则做好新住户的入户登记工作,并同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有新来的住户把垃圾扔在底楼楼道口,楼组长发现后便拍照取证,并在大门上贴上告示,进行温馨提示。"一次不行就多说几次,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好意思了。"

党员和居民拧成一股绳

在垃圾分类推进中,居民区以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党员发动骨干、骨干发动楼组、楼组发动片区,并依托古宋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志愿者队伍,把社区居民全方位动员起来。

刚开始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时,居委干部坚持和志愿者们一起站岗。"我们必须带头,不能他们在外站岗,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党总支书记辛莉萍说。冬天天冷,人直打哆嗦,根本坐不下来,大家就一直站着,一站就是三个小时。有时候下大雨,还撑着伞继续坚守。"看到居委干部们和我们一起坚守,我们不觉得苦,大家都是为了小区环境、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共同奋战。"志愿者说。今年冬天,党员李云贵因为长期在寒风中坚守,发烧患了肺炎,经过短暂的治疗后,他立刻回归了志愿者队伍。"我的同伴们都还在坚持,我病好了后还是要回来和他们作伴的。"李云贵说。

有党员骨干带头,志愿者队伍很快"兵强马壮",而且充满了人情味。有的志愿者身兼"数职",早晨和晚上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下午则对小区内乱扔垃圾行为进行巡查,有的还是文明交通志愿者,忙起来根本挪不开时间,他们就拉着老伴来帮忙,比如第二党支部书记朱玉辉、第三党支部书记孙永德,都是"夫妻档"做志愿。还有居民姚长旺,虽然从古宋搬到了虹仙,但对原小区寄予深情,申请继续担任古宋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没有物业,却率先实现定时定点

珍宝公寓是古宋居民区内的商品房小区,有住户94户。这个小区是由业委会负责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没有物业,缺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责任主体,怎么办?党总支牵头,联合业委会,搭建起垃圾分类自治平台,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我们先发动楼组长,利用走家门、邻里照面等各种机会来宣传发动垃圾分类,营造氛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辛莉萍说,"这个小区的居民原本也是点头之交,互相不太交流。刚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志愿者配不齐,我们就从其他小区找志愿者来先上。改造后的垃圾箱房在小区里头,出门扔垃圾要先往小区里面走,扔好再走出来,需要绕点路,能实施下来很不容易。"

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推进,志愿者每天雷打不动地进行分类指导,记录每家每户的分类情况,大家慢慢就熟悉起来,也有了共同话题,后来有很多人主动过来报名要做志愿者。"目前,珍宝公寓正在筹建"邻里议事厅",未来可供业委会开会议事、住户举办小型活动和聚会,将成为楼组自治的新亮点。

党总支引领开起"三驾马车"

从试点推行到全面铺开,再到常态长效,党总支坚持以党建联席会议为抓手,完善居委会、物业、业委会、民警协商议事机制,围绕志愿者队伍管理、分类实效监督、乱扔垃圾、部分居民定时投放不方便等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在协商自治中凝聚共识。

党建联席会议确立了宣传机制、巡查机制、监督机制、台账机制、培训机制、例会机制等工作制度,垃圾分类进入常态化管理轨道。同时,还建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微信群,不定期科普最新的垃圾分类知识,对玉米棒、粽叶、奶茶等容易扔错的垃圾在群里进行重点培训。联合辖区内企业新长宁慧生活,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讲座和活动。

在古宋居民区,"垃圾分类"不再是居委会一家唱"独脚戏",而是整个居民区群众的"大合唱",垃圾分类工作也成为了社区治理的有利切入点和抓手,推动着居民区党建和居民自治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