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是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的,理论射速在600发/分左右,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为“赛电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3年,马克沁重机枪被首次用于实战,当时一支约50人的英军队伍,凭借4挺该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数十次冲锋,马克沁由此声名大振。

而真正让马克沁大出风头的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索姆河战役中,装备了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的德军,在一天内就打死了6万英军,从而创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单次战斗单日死亡人数最多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成名”之后,各国军队开始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该枪还在试制阶段的时候,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就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但却因为经常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而饱受诟病,“是是非非李鸿章”便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概括。但不可否定的是,李鸿章确实为了清朝而穷尽了毕生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经常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深知清军与列强军队的差距,因此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引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还一手创办了曾经亚洲最强的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

李鸿章曾多次前往欧洲考察并购买武器。19世纪九十年代初,李鸿章前往德国打算购买一批武器,在考察中,李鸿章第一次见到了马克沁重机枪,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让军火商进行了射击演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演示中,马克沁重机枪在短短十几秒的时间里就将靶子扫射得支离破碎。演示结束后,李鸿章并没有首先询问价格,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这种枪每分钟能打多少子弹”,随即军火商给出了600发/分的答案。

正常来说,对于这样的演示效果和马克沁本身在射速上的优势,作为买家的清朝代表李鸿章本应是很满意的,但事实上,李鸿章却出人意料的摆手道:“射速太快了,大清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弹药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完这句话,不知多少人会因此而感到心酸,因为自古以来,武器都只有因为落后而被淘汰,而没有因为太过先进而遭人嫌弃的先例,这也从侧面凸显出了当时的清王朝是如何的积贫积弱,同时也可看出李鸿章当时是多么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