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救我!救救我啊!

被拽着走的小男孩大声呼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经过,但并没有过来帮他

因为接下来的对话表明

这不是虐童,也不是拐卖儿童

而是“我不想去上学”的亲子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

路过的学生看到这一幕

还以过来人的姿态,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伙计,放弃吧,我都上4年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想上学”,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动过的念头,为此也没少跟父母斗智斗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自网络

不,我没有醒,我听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自网络

只要我跑得够快就不用上校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自网络

没了书包总可以休息一天吧

孩子一开始的反抗稚嫩中透着搞笑,父母可能不以为意,或者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抱着、抗着去上学。孩子那么小,自然不是大人的对手,短时间看效果不错。 但要知道,“不想去上学”这个念头并没有被打消,只是暂时被打压。时间久了,一方面孩子的这种想法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并不被父母倾听和理解,觉得无比苦闷。

所以他就不和你说了,而是换了一种更激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比如,逃学,甚至是离家出走。可不只是在自家小区附近躲一天那么简单,前段时间网上报道的新闻:孩子因为不想读书跨省骑行百余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极端行为不仅出现在青春期孩子中,还有8岁的孩子因为不想上学爬到33层楼顶,威胁家长说要跳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第一次释放出“不想上学”的信号时,父母如何做至关重要。

01别上头!有这种想法太正常了

之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

孩子说:“妈妈,我不想去学校。”

妈妈说:“如果没有你,他们怎么办,我的宝贝,毕竟你是校长! ”

大人也会有“不想上班”的时候,怎么放在孩子身上就总是不被理解呢?更何况,孩子的心智、自控力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能看到的就是眼前的快乐,比如妈妈的陪伴、玩具等等。 当理解到这点,我们再听到孩子说不想上学时,就不会轻易被愤怒的情绪控制大脑,继而把这件事放大成一场亲子大战。 父母可以“忆往昔”:

“嗯,爸爸小时候也不喜欢上学,因为……”

或者“说现在”:

“天越来越冷,我也不想去上班,但是不上班的话就没钱吃饭,没法给宝贝你买喜欢的玩具……”

这是有效沟通第一步——识别情绪和认同情绪。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发现原来自己和爸爸妈妈是同一战线,接下来才可能达到有效沟通。

02

听懂“不想上学”四个字的背后意思

我们说过太多为什么要上学的道理,却很少倾听、探究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的原因。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先生,在《我不想去上学了》一文中写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

可能是“因为我太困、太冷了。学校里也没有人喜欢我” 。

可能是“我的母亲、父亲,我的玩具,阳台上的小鸟。我在学校的时候,就特别想念他们,想的要哭” 。

可能是“那两个孩子,他们总是伸出胳膊挡我的路”。

……

这些隐藏在“我不想上学”背后的真正原因,很多父母并没有去探究和发现。

即便最后又被送去了学校,孩子心中的想法还是这样的:

“我真想变成外面的云彩。橡皮、本子、钢笔:拿它们去喂鸡!”

在很多父母的认知里,孩子不想上学和不想学习是划等号的,所以才会总讲为什么要上学的大道理。但事实上,不想上学背后还有很多很多原因,只有找准它对症下药才有用。 下面来举两个例子:

例一:做个倾听者

早晨起床时,兰兰小朋友对妈妈说:“我今天就是不想上学。”

妈妈并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强制她必须去。而是接话说:“不上学,你准备干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自《今天,我可以不上学吗?》

兰兰说了很多奇幻的想法:

我可以去做时装模特吗?

我可以像小鸟一样飞到很高很高的天上去吗?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妈妈一边收拾,一边像和孩子在玩编故事游戏一样回答“可以”。

等全部收拾好,妈妈说:“我去上班了”,孩子也说:“我去上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么简单?嗯,就这么简单。 《提高幸福感》的作者克里斯汀·卡特(Christine Carter)表示,有时候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很小,可以通过简单地听他们的担忧来解决。孩子可能只是累了、烦了,她心里也知道必须要上学,只不过这时更需要向亲近的人倾诉一下烦恼,你只需要做一个倾听者,就能为她重新充满电。

长按图片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例二:做个守护者

孩子对你说“不想上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呼救。当我们发现背后的问题他无法自我解决时,我们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了。

比如,丫丫之前一直很喜欢上学,这几天却一反常态说不要上学了。经过妈妈的耐心沟通才知道原来是她把好朋友最喜欢的笔弄坏了,她怕到学校,怕失去这个朋友。妈妈正好借机教孩子如何承担责任,如何道歉。

当然除了人际关系,还有学业压力、自身情绪等问题,如何鉴别、解决都不尽相同。我们这么做不光是为了他的学习,也是在向孩子传输一个观念:遇到问题逃避并不可取,想办法勇敢面对才能解决它。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个曾在CCTV9播过的豆瓣高分记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有时间可以陪孩子看一看。

影片里记录着来自最边缘地区的孩子们是如何上学的:

有的要淌过近百条河流,穿过热带雨林;有的要翻越4000米冰山;有的要在漫无边际且炙热的沙漠里走2个多小时……

这个纪录片,可以帮助孩子看到更百态的世界,思考为什么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上学,从而珍惜上学的机会,不会因为一些问题就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