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增加收入,人们孜孜以求,收入和就业最影响幸福感?

文/吴其伦

很多人问我,收入与就业是否支配着人的幸福感?

如同列夫.托尔斯泰于《安娜.卡列尼娜》中所写:“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此处的“幸福”与“不幸”并不是绝对,而仅仅是相对。

昨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据悉:一线城市的男性在薪水、购房、父母赡养、儿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明显高于其他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生活者如收入不足7k,将相对于承受更大的压力,也将面临着更多的苦恼。报告称,应重点关注一线城市个体,尤其是男性的压力,收入、婚恋、就业、物价等是应特别注意排解的压力源。

虽说“钱并不是万能的”,但收入的确严重影响人的幸福感。收入和就业一直是影响幸福感的两个最重要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要考虑的灵魂问题是:失业或将导致贫困,努力工作是否一定能换来幸福?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作品《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员》中如是写道:“调查的结果很悲哀,事实是低薪劳工根本没有‘生存之道’。即便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低薪劳工的生活也只是苦苦挣扎,风吹草动就能将脆弱的生活系统推向崩溃边缘,而贫困及其并发症总在头顶闪耀红灯,令人寝食难安。”

光说今年,关于收入与就业的话题便如雨后春笋。

“2019年应届生平均起薪5610元”,又有后者“北京2019年最低工资保障线25920元”,这些话题的出现都在默默体现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与相应。

先有前者,应届生平均起薪5610元,如果是在北上广深只能维持生活,租房便要消耗大半。如果在二三线城市,这个薪资水平算是不低了,很多岗位的平均工资达不到这个水准。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届生薪资问题一直是令他们头疼的事,给低难招人,给高负担重,还极有可能是给其他单位培养人才,为他人做嫁衣。近年来,应届生的平均起薪越来越高,最主要的原因是房价大涨导致人们生活成本大幅攀升。

再说后者,表面上来看最低保障工资的确有所提高,低端工种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可从工资水平切入,每月仅仅2160元的工资,在北京怎么维持生活?而且,我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很多劳务派遣企业,把最低保障工资当做薪资标准的一个充分理由,于是,保安、保洁、环卫等低端工种的务工人员就不得不接受最低保障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果没有这条红线,他们可能拿到的更少。

令人心寒的是社会的视若无睹与对底层劳工的“污名化”,当今风气总是在傲示衣香鬓影和香车宝马,弘扬白手起家和天道酬勤,好似仅依靠发愤图强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而贫穷只是暂时状况和私人问题。然则实际,此类有失责任心的扭曲宣传是将贫困的原因归结于为个人道德的缺失,抑或由此而来的生活堕落。

我们能从世界的别处瞧见怎样的风景?想象着世界是一条冗长的街道,街市的此端居住着最贫困的人们,彼端生活着最富有的人们,其他人则星罗二者其间。

高收入固然是人心所向,但是收入问题会产生“马太效应”,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希望在此中逐渐湮灭

所以,努力工作是否一定能换来幸福?收入与就业是否支配着人的幸福感?

我的答案是:努力工作与幸福并不一定成正比,但收入所带来的物质享受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支配人的幸福感。

为什么说收入和就业最影响幸福感?每天的时间少之又少,每天35%的时间都在工作,还有一大部分时间在梦中度过,属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屈指可数,也显得弥足珍贵。所以生活是否幸福,受工作影响很大。

就业对幸福的影响不必多说便可想象,工作的枯燥与压力,同事的尔虞我诈、难以磨合,扣业绩、加班、突发状况等等事件扰人不堪,谈何幸福?

再说收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曾经看过一则笑话:“我从16岁出来打工,从开始的1万,3万,5万,10万,30万,到现在的100万。我并不想表达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欠那么多钱。”

当人辛苦整整一月有余,所得薪资甚至不够偿还债款,那么何来“幸福”二字?没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很难实现各种各样的理想愿望。沦为“不幸的结果千篇一律,不幸的理由却各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能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能有一个很高的收入,这就是一个幸福的基础。只有拥有此基础,才有余下的附加。

对于应届生,我的建议是:在找工作时不要太在意薪资的高低,学习、成长、提升最重要。

而面对当今的形式,想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学历一直是王牌一样的敲门砖,历久弥新;其二是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靠双手赢得幸福;其三是能够审时度势,站在经济前沿,把握经济脉搏。

收入与就业支配幸福感,但也不可操之过急

毕竟,人生是一场长跑,幸福是在这次长跑中,半路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