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人均负债12万元,是月收入18.5倍,理性消费观亟待树立?

文/吴其伦

目前,中国的90后以及00后已经占据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格局。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即负债率)为41.75%,只有13.4%的年轻人零负债。

根据汇丰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1850%,该群体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即“90后”人均负债多达12万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后总体负债是月收入的18.5倍

这一数据是引人深思的,如果算上房贷一族,那么此数据将继续攀升。在我看来,关于“90”后这一代人的话题一直都很尖刻,此话题也不例外。

我在生活中接触着很多9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向我表示:发的工资都不够还花呗。所以,这是可悲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90后高负债的现象?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剖析这一问题的原因要从两个方向出发,一个是90自身心理层面,另一个社会总体现状层面。

大多数90后刚进入社会不久,除却少数人才精英,大多数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拿的工资都只能基本维持自己的花销。入不敷出,不好意思向家人开口,于是借钱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但我今天要说的是更深层次的一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工作赚钱跟你是几零后毫无关系。70后、80后中赚不到钱的大有人在,在不远的未来中挣不到钱的00后、10后也当然不乏其人。90后的工资趋于平均的劳动报酬水平,90后并不是“不能挣”,而是“太能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我觉得主要有个方面:

一是90后对金钱的认知不足

90后普遍家庭条件要比70后、80后优渥,比起父辈们稳扎稳打、细水长流的生活观念,90后的消费观过于随性,且不计后果。这种从小被宠溺着的生活使得一些90后为自己标记了“不差钱”的注脚。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对钱的欲望和认知不足,对攒钱的概念更加模糊。工作中也一直默念“大不了我就回家”,在这样的思想下消费观难免畸形。

二是90后的消费攀比心理作祟

一些90后即使快要吃不起饭,也必须身穿名牌,奢侈品就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奉承“不选对的,只买贵的”,眼高手低,有时候并不能判断出一件东西对自己的真正价值,只能从对身边人的比较中获得短暂快感,而这时都会暂时忘却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

三是90后大多本着“消费至上”原则

这一代人大多趋于冲动消费,把“享乐主义”当做信仰,甚至坠身于纸醉金迷之中。很多90后的负债,都形成在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中。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而自己不足的消费能力,只能通过借贷来转化。

于是在这些原因的驱使下,90后开始大肆借钱。很多90后认同的不是勤劳致富、白手起家,而是白日做梦般一夜暴富的泡影。幻想着某一个时刻就发财了,而欠的这点钱不成问题。于是陷进越借越多的恶性循环。

“70后忙着存钱,80后忙着投资,90后忙着负债, 60后在忙着替自己的子女90后还债。”这句入木三分的调侃话在逐步变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社会总体现状层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外界的诱惑太多,让90后丧失了对自我偿还能力的理性判断,盲目追求物质消费,日新月异的新事物催生着90后的购买欲。而社会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借贷平台层出不穷,花呗、信用卡以及各式网贷。借钱的渠道越来越多,贷款的门槛越来越低,更有甚者直接将信用借钱的门槛拿掉,零门槛,有通讯录便可以实施暴力催收,完全不考虑借款人个人还款能力的问题。

相对于“钱太容易花了”,不如说是“钱太容易借了”

在自身与外界的“二重奏”下,90后迅速向借钱妥协。

很多90后问我,应当怎样做才能摆脱负债累累的局面呢?

我的建议是:拒绝攀比、抑制消费、生活极简,年轻人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90后应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拒绝超前消费。在消费前首先要冷静思考,是否是刚需?又是否已有替代品?情绪化消费要杜绝,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而忽略精神消费的倾向。

90后应当掌握理财本领,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储蓄。投资自己,开源节流。

每个人都有欲望,这是天性,但能够抑制住物欲,理性消费,这便是能力。在我看来,90后们真正要学会的并不是挣钱的本领,而是理财的能力!

此外借贷平台也应当针对90后的消费观特点,不利益驱动以高信用额度“诱惑”90后,多推行理财与消费并行的双料产品,让90后在消费中理财,在理财中消费,引导90后消费观走向正轨。

不要再让“负债累累”、“超前消费”、“不会理财”成为90后的代名词。